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夏季如何科学养羊这些技术和方法你必须知道
文章字数:2309
  
  夏季饲草丰富,是羊群采食青绿饲料的大好时机。但夏季气候炎热,天气变化无常,且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寄生虫的滋生,极易造成羊中暑或发生其他疾病,严重者导致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应因地制宜,科学应对高温对羊的危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夏季养羊的注意事项
  一、羊舍的管理。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病毒细菌繁殖快,羊舍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每天打扫羊舍,保持环境卫生,通风干燥,每天至少清理粪便2-3次,并做好消灭蚊蝇工作。羊舍要设置遮阳棚,这样可以给羊群一个清凉舒适的休息场所。羊舍周边的杂草要尽量割除,排除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另外羊舍还要定期消毒,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整个羊舍可用2%-4%氢氧化钠消毒或用1:(1800-3000)的百毒杀带羊消毒,消毒药需要交替使用。
  二、加强饲养管理。由于气候炎热,羊的采食量普遍下降,应采取多次饲喂的方法,并给羊群选用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牧草,再补饲适量精料,这样可以增强羊的体质,对高温环境有一定抵抗能力。如果夜间实行补饲,补饲时间宜为晚间10点左右,过晚不利于羊只休息与消化。还要保持羊群有充足清洁的饮水,能让羊只自由饮用,同时按每千克羊体重添加0.2克食盐,每只羊补充5-9克食盐,调节羊只体内酸碱平衡。
  三、合理放牧。夏季是牧草生长的旺季,但气候炎热,放牧要坚持早出晚归的原则,禁止午间放牧,以防阳光直射羊群发生中暑,早上放牧时间不能过早,要待牧草上的露水干透,才能放牧,防止羊群吃到沾有露水的牧草,发生口疮。在上午9:00到10:00以前,羊群必须归圈休息;下午6:00以后再外出放牧。放牧时也不要选择低洼有积水的地带,以防止寄生虫感染。
  四、机体降温。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除了羊舍注意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外,同时还要剪一次羊毛、加强通风,这样有利于羊体表散热;更要创造适合羊休息的圈舍环境和运动场环境;使羊只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维持正常生产。
  五、防疫驱虫。1.防疫。加强疫病防治,一旦暴发传染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疫病免疫程序是必要的,根据程序进行免疫注射口蹄疫、羊三联四防、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抗体,同时做好免疫记录。2.定期驱虫。夏季蚊虫较多,放牧时羊只也可能吃到沾有虫卵的牧草,所以应给羊群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丙硫咪唑、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都是具有高效、低毒、光谱特点的驱虫药,可以交替使用,每千克体重0.02mL,以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六、增水补盐。夏季是高温季节,应保持羊饮水的清洁,让羊自由饮用。每千克体重添加0.2克食盐,以维持羊只机体内酸碱平衡。
  七、避暑降温。在夏季,尤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同时采取剪毛、加强通风,以利于羊体表散热。要创造适合羊休息的圈舍环境和运动场环境,使羊只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维持正常生产。
  八、提供优质饲草。夏季宜给羊只选用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牧草(如青豆秸、紫花苜蓿等),特别是刚断奶的羔羊和怀孕母羊更需注意这一点。舍饲饲草应干、青搭配,干草选用青干草、山芋藤、花生蔓为最佳,饲喂时,先喂干草后喂青草,以防止羊只贪吃、暴食含水分过高的牧草而产生拉稀和腹胀疾病。最好制成TMR饲料。另外,不要饲喂霉烂变质的饲草饲料。
  夏季谨防羊传染性脓疱
  夏季天气高温多雨,空气湿度较大,在养殖绵羊时,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对于防疫措施的不到位,极易导致绵羊引发传染性脓疱。
  羊传染性脓疱俗称“羊口疮”,病原体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以3-6月龄的幼羊最易感,主要通过圈舍、用具和皮肤擦伤传播,一旦发生可危害多年。
  临床特征:潜伏期4-7天,通常在口唇部皮肤和粘膜见到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的疣状厚痂,肉芽组织增生,使口唇肿大,影响采食,病羊往往因衰弱而亡,病程为2-3周。
  防治措施:严禁从疫区引进绵羊,并建立绵羊引进隔离观察制度;可在每年3月或9月用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在羊只口腔粘膜内接种免疫;幼、羔羊口腔粘膜娇嫩,易引起外伤,应避免饲喂粗硬饲料,防止感染;发病后,用2%的火碱对羊舍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并对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可用食醋或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以碘甘油或抗生素软膏,每天两次。
  夏季羊蓝舌病如何防治
  发病原因:蓝舌病是所有反刍动物的通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主要是由于羊蹄的真皮层损坏而遭到入侵。源头就是患病动物,病毒会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
  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科的蓝舌病病毒,因患病羊只舌呈蓝紫色而得名。库蠓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毒可经胎盘侵害胎儿。
  临床特征:潜伏期3-8天,病羊发热高达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腔粘膜充血,舌呈蓝紫色,数日后口、舌上皮粘膜糜烂,头、耳和喉部可发生水肿,有的见咳嗽、血样下痢症状;妊娠绵羊可出现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异常。病程为6-14天,病死率达2%-30%。
  注意与传染性脓疱的鉴别:蓝舌病除病羊舌见蓝紫色外,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明显,而传染性脓疱主要侵害幼羊,一般不出现体温升高及全身症状,病变只发生在口唇部。
  防治措施:防重于治,从外地引进绵羊时,要严格检疫;夏季做好消灭库蠓工作,保持绵羊圈舍清洁卫生,防止库蠓叮咬;患病羊只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对患部进行冲洗,溃疡面涂抹碘甘油或冰硼散,每天2-3次,并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做好病羊的防晒,保证营养均衡。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张朝辉参考宁夏三农呼叫中心网、四川农村信息网、上游新闻网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