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神木市尔林兔镇富众家庭农场采用党支部引领、能人牵头、多方联合的模式,实现生猪养殖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带动成员多元增收,“富众猪”变成“黄金猪”,助力乡村振兴。该农场在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不仅架起了联结农民与市场的桥梁,也架起了联结政府服务农民的桥梁。
富众家庭农场成立于2012年,位于神木市尔林兔镇阿包兔村,集生猪养殖和农作物种植、储运、销售于一体。农场有12人,技术管理人员4人,员工8人,其中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农场投入专项资金16万元,引进培养3名技术人员作为后备人才。农场出资1400万元,兴建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目前存栏能繁母猪、育肥猪4000多头,年产值达900多万元。种植玉米作为生猪饲料,面积达到350多亩。
党建引领 稳步发展
2016年,该农场成立党支部,有党员6人;2017年在政府推荐下,家庭农场两名成员在北京参加农业干部培训,并被授予农业干部带头人头衔;2022年,农场被授予“陕西省生猪调控基地”。
该农场党支部从党员成员中推选“能人”作为党支部书记,突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帮带机制。
该农场党支部拓展“党建+”内涵,按照“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能人聚在产业链上、成员富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党员干部率先带头,领办了神木市万头绿色生猪种养殖技术协会,发展生猪养殖业,持续吸纳会员126人,形成“支部带头、资源整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格局,协会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该农场通过规范管理提效益,制定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质量追溯、财务会计、疫病防控等21项管理制度,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2023年,该农场实现生产总值965万元,盈余170万元。
搞好基建 配齐设施
该农场投资1400万元,逐步建成万头生猪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及生猪养殖实训基地,常年派驻2名专业技术员进行标准化、数字化生产管理。
农场建成的第4个年头,投资540万元建设沼气发电站,有效处理了养殖区粪污处理难题。同时用沼气发电上网卖电,变废为宝,每年盈利30多万元。
同时,农场不断改造道路,硬化便道3670米,安装路灯10余盏,定期检修、提升养殖场内的饲料间、药房、洗涤房等基础设施。
产业带动 共同富裕
通过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经营管理,该农场效益显著。2021年,在生猪市场行情低迷情况下,农场盈利64万余元,辐射带动了周边80余户扩展散养规模,2023年盈利近8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散养生猪200余头。
该农场饲养的猪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农场通过“赊销代养”模式与农户合作养猪,垫资统一提供小猪,待出栏后再保价回购,农户再以生猪的形式支付农场的垫资款,不仅提高了生猪供给量,还解决了农户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增加了农户收入。
该农场在联农带农方面主动作为,不仅为周边家庭困难的农户免费发放小猪仔,每年关键节气时令,还免费提供农业机械,减轻农户的人力财力支出,节约成本。
拓宽渠道 互惠共赢
该农场积极与大型商超、事业单位、当地企业等各方联络,通过节假日和发放员工福利等方式,订单式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功能较全的售前和售后服务机制,从生产到流通,把生猪产业的全产业链服务渗透到每个环节。
该农场上连市场、下连农户,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引导农户走向市场,加强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加固和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经济效益达到80万元。
边学边干 共同提升
为提高家庭农场成员综合素质,该农场负责人刘文清在农场建设和运作过程中,有意识带领大家注重农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及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和锻炼,既有利于成员科技意识、营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又增强了大家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为提高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刘文清还在工作闲暇之余,组织农场成员通过网络,不定时集中学习《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家庭农场如何转型调整》《“面对面”体验“全过程民主”》等内容,带领大家开拓思路,再谋农场未来新篇。
(贾海琴 李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