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吊发病。发病时间在5至6月份,主要症状为枣吊出现纵向裂痕,大量落叶。发病初期,在枣吊上纵向出现浅色至白色稍隆起的类似线状突起,之后开裂,出现菌脓,呈一条状裂痕,削弱树势,严重影响冬枣的坐果与发育。
发病后期,枣吊发病部位失水,有的枣吊则出现断裂,花蕾脱落。发生严重时花蕾较少甚至形不成花蕾,坐果率显著降低,甚至坐不住果子。后期则枣吊干枯,枣吊上坐住的果实,由于营养不良,品质受到很大影响。
枣头发病。常使枣头弯曲,生长点失去顶端优势,不能形成健壮枣头,对树体发育影响较大。发病后期,随着树体的生长发育,形成干裂的疤痕。
叶片的发病症状。枣叶发病一般从6月份开始,病菌初期侵染的部位是叶子的叶脉。初侵染时叶脉出现浅褐色病变,并顺叶脉逐步延伸,变为褐色或黑色,伴有菌脓的溢出。
菌脓风干后,形成黑色的菌脓斑,酷似真菌的病原物。随着疮痂病的不断侵染蔓延,叶脉的坏死,叶脉所作用的叶面开始出现水渍状,渐渐干枯,形成“缘枯”,并大量脱落,所以人们叫它“缘枯病”。
此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害,目前越冬及发病的某些原因不详。根据其发病时间及侵染特点,认为引起发病的侵染点与刺吸式的虫害有关,如盲椿象等。据观察,冬枣发芽至幼果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雨水偏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易造成本病流行。
防治技术。冬枣疮痂病的防治,需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肥料和钾肥的使用量,特别是杜绝和减少速效化肥的施用。
从长远着想,创造适宜冬枣树体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花前肥杜绝大量的施用尿素、磷酸二胺等纯速效氮磷肥料,充分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努力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党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