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新技术”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文章字数:1907
    “玉米套种小麦”技术先行,助民走出致富之路;“苹果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发力,助力苹果产业转型发展⋯⋯在祖国大地上,农业新技术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村民在已经种了春小麦的田里套种玉米。

    工人查看秧苗长势。

  新技术让小麦、玉米共生共赢
  “一块地一部分种玉米,剩下的种小麦。种植面积小了,收成和之前比相差不多。”4月26日,记者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村的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基地,种粮大户李双学指着一片新种不久的耕地说。
  “采用新种植模式,劳动效率提高了不少。”李双学是双学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不同于传统种植模式,这个新技术主打“种植速度快,作物表现好”。
  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彬德表示,近年来,凉州区采用“9+4”模式种植,创新推广了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水肥一体化种植高效节水绿色栽培模式。
  “什么是‘9+4’种植模式?”
  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丽梅接过了这个问题:“种植时,种9行小麦加4行玉米,小麦玉米间留30厘米空行,通过运用作物生长地的光、热、水资源,既可满足玉米生长,又不影响小麦生长,实现了互利共赢。”
  陈彬德告诉记者,采用小麦玉米宽幅间作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后,2023年小麦产量达到了289公斤、玉米产量680公斤。今年,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对种植行距和密度进行了适度调整,目标产量为小麦300公
  斤、玉米800公斤。
  新技术便捷实用、特别轻松
  眼下,正值果园农忙期,而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北景乡西村的临猗县智慧果业技术集成中心,整个园子里竟看不到一名果农。“有了物联网技术,苹果种植都靠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公,我告一个人就可以同张时彬:管河北理省霸上州市百人民法亩院果公告园。”园主王社民拿着手机说,“这样的技术在我的果园已应用4年多了,便捷实用,特别轻松。”
  借助物联网技术,当地利用苹果种植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农户把物联网技术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运用果业智能监控系统,打造了智能高效水肥一体灌溉、农药自动喷洒、实时气象和土壤信息记录,以及全程视频监控四大系统,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上百亩果园。
  2022年,临猗立足大数据、新技术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了国内唯一的一座果业专题科技馆——临猗果业科技馆。作为“果业大脑”,果业科技馆在实现以果业科技展示体验为主线,以苹果、枣、桃等临猗特色水果为重点,整合各类优质科普资公源告,将先进专业化农郑业州高栽新培技术、产繁业开育发区、人管民法理院技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同时,还具有“接天线”“布网线”“接地线”三大功能。
  “‘接天线’主要是通过平台,为果农提供政策补贴、气象服务、供求价格、微型遥感等技术服务。‘布网线’则是通过将果园、果库、农资店、苗园、经纪人、新型经营主体、农艺师、果业专家有机融合,实现智能互联。‘接地线’主要包括耕地质量、土地承包、流通环节、产业数据、农事指导、示范推广等多个领域。”科技馆负责人梁少波介绍。
  新技术节约稻种、稳产高产
  4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智能化育秧基地,只见一盘盘水稻秧苗青翠欲滴。在技术员指导下,工人们查看着秧苗长势,不断调整水稻育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据了解,王郭村育秧基地共有26个全自动智能化育秧棚,育秧品种以晋稻17号为主,每棚植播2000个育苗穴盘,可满足3000亩大田插秧需求。
  该村技术员、山西省水稻研究所水稻试验基地专家冯润保介绍,智能化育秧基地主要采用旱地育秧新技术,相比水田育秧,这种作业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育秧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还具有节约稻种、育秧质量好等优势,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
  “育秧的关键在于种子、土壤和水。”冯润保告诉记者,水稻种子泡水2至3天后,要用3%的石灰水进行浸种消毒,捞出清洗掉石灰后,需要把种子放在催芽机里催芽24小时,再用自动育秧机进行机械播种。除此以外,播种水稻的底土富含有机肥,酸碱度不能高于6。播下种子后,再覆盖一层含除草剂的浮土,浇水至饱和,将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8℃—30℃,就可以静待出苗。
  “以前都是人工播种,现在有了自动育秧机,不仅省时、省工,而且出苗均匀、出苗率高。今年还新盖了自动化育秧棚,手机上一键操作就可以自动喷灌、自动通风、自动监测温度。”村民张石柱乐呵呵地说,今年水稻亩产预计可达750公斤。
  今年,王郭村育秧基地配备的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于一体的智慧农业设施,可保障大棚内光照、温度、湿度适宜,营造有利的育苗环境,提升秧苗存活率和抵御灾害能力,保证育秧安全并可缩短秧苗生产周期,实现操作自动化、管控智能化、生产规模化。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参考《科技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等整理)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