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自然发病主要见于绵羊、山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但山羊发病时比较严重。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该病的潜伏期为4至5天,最长21天。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根据症状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
控制小反刍兽疫,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
把好入场关,确保引进羊只未感染。引进羊只时,要弄清楚羊只的来源和背景,不要购买没有检疫证明的羊只。羊只调入后,至少要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把好防疫关,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在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免疫的地区,要在当地兽医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把好治疗关。肌肉注射小反刍兽疫疫苗(小反刍血抗配合刀豆素),1次/天,连用2天,病情严重可以加大剂量但不超过3针,或者配合点抗生素分点注射效果更好。对怀孕的母羊,按照治疗量每天分两次注射,两天后化脓的部位出现结痂,结痂后完全恢复正常。
在季节变化时,使用黄芪多糖或扶正解毒散加入精料中预防。同时,干扰素与头孢噻呋粉针结合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羊的小反刍兽疫,且可以增强免疫力,中和病毒;还应该加强圈舍的消毒工作,经常用过氧乙酸或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据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