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机驰骋、新农技落地、新农艺见效……这个春天,祖国各地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智慧农业展现省力高效的春耕新画卷。
小麦春灌用上射频卡
今年小麦春灌,山东聊城东昌府区种粮大户王立浩用上了新工具——射频卡。与过去大水漫灌不同,如今浇地一刷卡,黄河水经提水泵站提至低压管道,来到了地头。
王立浩称:“也就类似于给咱庄稼安上了自来水,随时用随时取。原来的时候一天浇5至7亩地,现在自从用上节水灌溉系统,能提升到20亩地。”
王立浩告诉记者,如今刷卡浇地,不仅速度快了,成本也降低了,更重要的是不会浪费。王立浩不知道的是,他用的射频卡连接着位山灌区的节水管网,一个超级系统正在帮着灌区春灌“精打细算”。
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供水管理科科长张俊称:“骨干渠系一共配置了有27套测站,27个测站的实时数据,包括水位、流量数据都能在概化图上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
在位山灌区的数字孪生灌区系统前,20多公里外王立浩的取水信息就完整准确地显示在数字孪生智慧调度中心。工作人员边操作系统,边观察渠道水位、水流时间、流量等各项数据和实时监控画面,为当地500多亩农田精准调配黄河水源。
数字孪生不只是简单能看到实时数据和监控画面,更重要的是能对灌区干渠系统输配水过程进行场景化动态模拟预演,建立起配水调度模型,帮助生成适合当前灌季的配水调度方案。
而在过去,灌区配水基本凭经验,动态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极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用水不均衡现象。如今,通过数字孪生系统不断地模型预演,实现持续验证和调整优化配水方案,就能确保春灌时期配水科学精准。
记者了解到,数字孪生位山灌区系统每年可为当地节水约6000万立方米,让珍贵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一部手机“装”着7000亩农田
“气温14摄氏度,近2个小时内不会降雨。”一大早,打开手机,点击“MAP智农”App,王伶俐确认好天气信息,带上无人机出门了。
王伶俐是四川成都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带领13人团队,用各种智慧农业软件,把4个合作社的7000亩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
微风拂过麦田,泛起涟漪。“眼下最紧要的是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王伶俐操控手柄,无人机缓缓升空,气流在田间冲出“草窝子”,药雾均匀地洒下来。
春天的成都平原,天气常常“变脸”。“遇上突然降雨,药物还没吸收就被冲走了,不仅浪费,还伤害土壤。”通过App,王伶俐能精准获取附近区域2个小时内的天气预报,实现了“知天而作”。
“一部手机,装着田间大小事。”趁着休息,她向记者介绍起农业生产信息化的好处:通过遥感技术,手机上能看到土地冠层含水量、作物长势,田间管理有了“诊断书”;农艺师线上答疑、线下帮扶,“智囊团”如影随形;App联通供销平台,买农资、卖产品省去了中间环节,开源又节流。
大数据成为新农资
“种田不仅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我最近的农活就是研究营养土。”江西省泰和县嘉农惠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青在育秧工厂里托起一个铺满营养土的秧盘说,营养土是秧苗的“粮食”,合作社不断研究、调整营养土的成分比例,有助于秧苗长得快、齐、匀、壮,减少生产风险。当前,合作社和400多户农户签订了育秧、收割社会化托管服务协议,服务水稻面积4万余亩。泰和县沿溪镇仓岭村水稻种植大户钟小敏就是其中一户,他最近常来育秧工厂查看自己订的秧苗。钟小敏说,以前育秧周期长,经常“田等秧”,如今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常是秧苗等着下田,工作轻松不少。他承包的600多亩水稻田,近两年都是工厂化育秧,秧苗整齐、大小均匀,很适合机械化插秧。
“大数据已成为我们离不开的新农资。”南昌县蒋巷镇种粮大户邹泰晖把承包的1万多亩农田划分成4000多个小格子,并分别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档案。随着他点开“大田农社南昌县蒋巷镇智慧农场”系统,控制室屏幕上pH值、墒情、营养情况等农田信息一目了然,邹泰晖以此作为研判管理种植粮食的依据。
邹泰晖点开编号“0229”的农田,屏幕上显示这块7.17亩的农田pH值为6.2、有机质含量为18.45g/kg……他说,以前播种主要靠经验,如今他们可以根据每块农田特点精准施肥,再结合土壤温度、光照等大数据研判播种时期。得益于现代农业技术,邹泰晖承包的1万多亩农田,只需20多人就能管理好。
高标准农田镶满智慧“芯”
近日,在河北保定市望都高优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里,地埋伸缩式喷灌、智控微喷等节水灌溉设施“水”力全开,让成方连片的小麦精准“痛饮”着返青水。
“去年我们改造提升了1100多亩高标准农田,铺设新型喷灌、管灌设施,大量减少田埂垄沟占地,每100亩地增加有效种植面积3至5亩,不光能节水30%左右,还能每亩节肥10公斤,综合每亩年收益能提高150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
而在十多公里外的黑堡乡西白城村,种田“老把式”李荣杰此时正在自家高标准农田里,边查看小麦长势边打电话,向农技服务平台技术员请教小麦春季管理要点。
电话那头的技术员申国龙,正盯着平台大屏幕上显示的各种数据,汇总分析当地气象、土壤墒情、作物长势。“这个‘大屏幕’,就是让农民竖起大拇指的MAP智农软件。它通过遥感收集作物多光谱数据,生成反映作物长势的遥感图像,形成巡田指导建议,达到远程巡田的效果。”申国龙介绍,作为综合性、集成式现代农技服务平台,这个系统可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各类农业服务,包括精准选种、作物营养、植物保护、农机作业、订单助销、数字农业服务、农场基地建设等。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董文兰综合《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河北日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