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杨凌专家:田间地头“把脉开方”助力春耕生产
文章字数:1819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谷幸
    专家同长安县王曲镇神禾塬与长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薛强交流小麦管理技术

  “你这块田地管理水平非常高,小麦长势很好,但是需要预防茎基腐病的发生。”在看完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横水镇齐村广林种植家庭农场的麦田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郭云忠给出了这样的管理建议。
  来到凤翔县陈村镇尹家务村小麦种植大户王军奇的麦地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作物栽培专家党战平建议,要加强水肥管理,增施叶面肥,在拔节前提前追肥。扬花期后喷施磷酸二氢钾,保障小麦穗粒数。
  3月12日-16日,杨凌示范区老年科教工作者协会组织李省印、王成社、党占平、花蕾、郭云忠、侯宝英等6名专家成立“小麦田间调研与技术咨询服务小分队”,先后深入陕西省10个县区18个较大规模的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开展苗情调查,对麦苗长势“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为夏粮丰收搭好丰产架子。
  苗情分析 小麦生长总体良好
  3月中旬,关中各地小麦普遍进入返青期,这是决定一年小麦收成的关键时节。经6名专家从全省18个点位的调查情况来看,一类麦田占比在85%以上,二类麦田占比在10%左右,有近5%左右的三类麦田。
  目前,关中灌区东部已进入返青后期,西部及渭北地区均处于小麦返青中期。小麦正全面生长,个体健壮,基本达到叶蘖同伸,呈现出起身迹象。
  在武功、乾县、岐山、凤翔等县区调查中,专家发现,部分小麦田块因播前整地质量较差、播种量过大、播种质量不高,出现分蘖细长、生长不健壮,表现为分蘖数仅1-2个,群体不足,并出现不少浮籽、“吊根”、弱苗受冻死亡现象。
  “经调研发现,关中小麦苗情总体良好,但也存在播种质量不高、水肥管理失当、杂草防治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调查发现的新情况,我们6位专家有针对性地为关中小麦生产管理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为陕西粮食安全贡献科协智慧与力量。”杨凌老科协副会长侯宝英说。
  专家支招 尽管苗情好,田管不能松
  小麦播种质量需提高:“部分出现缺苗断垄和浮籽、‘吊根’、弱苗受冻死亡情况。”专家建议,种植户至少每两年应进行一次土壤深翻(耕深30厘米以上),在未深翻年份,播种前旋耕深度应不小于20厘米,秸秆切碎应在5厘米以下,并加强农机手培训,实行播种前精细整地和播种后及时镇压,以确保小麦播种质量。
  小麦适播期和播量需精准:“部分种植户将适期晚播理解为晚播,推迟小麦播种期,这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出苗和分蘖,造成小麦群体不足。”专家建议,各地农技部门应认真做好当地主栽品种播期、播量试验部署,精准确定各地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以适应当前变化的生态条件。
  “双减”栽培技术需加强:专家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麦田施肥都比较充足,很少发现小麦大面积缺肥现象。但若是苗期过量追肥,容易加剧土壤退化和板结。因此,专家建议各地农技部门加大“双减”小麦栽培技术示范,积极推广小麦“双减”生态栽培技术。
  相关配套技术需实施:专家建议要将小麦越冬前镇压由原来的控旺措施变为苗期管理。同时,加强玉米秸秆还田、小麦播前深翻及播后镇压等配套技术推广力度,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减少杂草滋生,提升小麦、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除草剂使用需培训:调查发现,部分农场存在用药种类偏多、重复使用同一类药剂或同一种药剂,甚至存在不同剂型违规搭配,导致发生药害的情况。对此,专家建议各地农技部门应加强小麦及玉米田间杂草化学防除技术培训指导,以减少除草剂种类,针对性选择偏差、混合不良反应、时期掌握不当等问题。
  家庭农场与适度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需推广:专家调查发现,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集约化种植的小麦,其长势、长相及群体结构,普遍优于周边农户小块农田。因此,通过集约化经营,机械化、智能化高效作业,可有效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增强抗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粮食生产与经营安全。
  监防并行 “虫口夺粮”保丰产
  气温回升,农作物旺盛生长,病虫害也进入快速增长期。专家建议,要做好病情、虫情的监测与预防,确保小麦稳定生长。
  小麦红蜘蛛易暴发、传播快、危害大。专家建议,各地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前后需加强观测,如发现有扩大趋势,可选用噻虫高氯氟、高效氟氯氢菊酯、联苯菊酯等药剂兑水均匀喷雾。春季气温相对较低,用药时间应选择在晴朗无风、气温较高的中午时段进行。
  渭北旱塬麦田易受鼢鼠(俗称“瞎老鼠”)危害,应及时采取专用药剂插洞法防治方法(即寻找新鲜的鼢鼠洞穴,用竹竿沿洞穴垂直方向钻小孔,将杀鼠药剂投入洞内,再盖上土块即可),以防其持续危害扩大。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