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李怡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现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会农业昆虫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果树、蔬菜、玉米、棉花和食用菌重大害虫的发生规律、成灾机制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李煜强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预测分析,2024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预计发生面积4500万亩次。为此,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李怡萍,她就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空中飞来的“幺蛾子”长什么样
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幺蛾子,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草地贪夜蛾于1797年被科学家发现并命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十大预警害虫之一。
2019年,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现已扩散至27个省市区。李怡萍介绍,草地贪夜蛾一般于6月上中旬借助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入侵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关中等地,一年可发生3-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
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部具有白色或黄色倒“Y”型纹,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雄成虫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雌成虫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及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为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
草地贪夜蛾有哪些危害特点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约有76个科,353种,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等多种作物。该害虫分为“水稻型”和“玉米型”。研究表明在我国入侵的是一种特殊的“玉米型”。
草地贪夜蛾一夜能飞行100千米,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因此也被称为“行军虫”。单个一头雌虫可产卵500-1500粒,最高可达2000粒。在11℃-30℃下,都适宜其生存。草地贪夜蛾具有“特别能飞、特别能吃、特别能生、强适应性”的特征,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性极强。
如何防控草地贪夜蛾
李怡萍建议,参照全国农技中心最近发布的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方案,应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监测、应急防治、统防统治、联防联控,主攻周年防治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主产区,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具体如下:
1、加强监测预警:可使用x波段雷达高空监测远距离迁飞的空中种群,性诱剂和灯光诱捕监测迁入的地面种群,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做好预警和防治措施。
2、农业防治:可在小麦、花生、谷子等作物田边或田埂种植一定比例的玉米、牛筋草作为诱集带,吸引草地贪夜蛾集中产卵,产卵后使用化学农药集中灭杀。也可因地制宜种植抗耐虫品种或间套作。
3、种子处理:选择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溴酰·噻虫嗪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控制苗期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4、抗虫转基因玉米:在生物育种开放区域,优先选种农业农村部审定的抗草地贪夜蛾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全生育期控制草地贪夜蛾为害。
5、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6、生物防治:在早期,采用白僵菌、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防治低龄幼虫。充分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减轻发生程度。
7、科学用药:药剂可选用四唑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等,合理搭配助剂。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