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非遗传人带动300余名农村妇女再就业 用红丝线编织山乡群众幸福
文章字数:652
  近日,在河北诚瑞轩饰品工作室里,董新瑞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指导工人们编织、打包、发货……各个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河北诚瑞轩饰品工作室是董新瑞和其丈夫一起创办的,打小起,看到一条红绳在姥姥的巧手上三两下就结成漂亮的盘扣、绳结,就羡慕不已,心里就种下了一颗“五彩编织梦”。
  “满族结绳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约有300年了,董新瑞是第五代传承人。2008年,董新瑞开始从事结绳事业,2017年初,28岁的董新瑞决定返乡创业。回乡后,她开展公益课堂,进村入户手把手培训结绳技艺,解决梁格庄、西陵当地农村群众15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2500-3500元。为带动更多农村群众依靠双手实现脱贫致富,董新瑞先后在易县全山庄、太平峪、小龙华等20个行政村建立起手工绳结编织基地,与贫困户签订加工回收协议,全方位保障他们的收益。
  与此同时,还通过开展入户公益培训,带动900余名贫困户、农村妇女成为编织能手,让他们有了稳定收入。熟练的农村妇女每天可编百余条,月收入最高达到4000多元。为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幸福就业,董新瑞还开展了两次残疾人公益培训,帮助16名残疾妇女解决生计难题。不光帮助家乡妇女致富,董新瑞还走出家门,赴张家口朱家庄村、小庄村,开展“小红绳助力乡村振兴之路”非遗传承绳饰手工培训,辐射带动当地300余名妇女实现增收。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继续依托于家乡的传统文化,把‘清西陵满族结绳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改进技艺,研发文创产品,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红绳编织中来,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青春智慧和力量。”董新瑞说。
  (据人民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