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央视重磅聚焦!杨凌现代育种跑出“加速度”
文章字数:1109
      扫码看视频

  2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陕西杨凌现代育种跑出“加速度”》为题,用时5分08秒,深入聚焦杨凌种业创新工作。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农业现代化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日前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如何让种业创新跑出“加速度”?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里的育种科学家正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育种跑出“加速度”。
  眼下,正是春耕备种的关键时节,在中国中化先正达集团杨凌技术中心,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玉米育种工作。
  专家告诉记者,双单倍体技术是先利用诱导培养等手段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染色体组加倍技术,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的育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玉米育种双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使得筛选玉米优秀“双亲”的过程大幅缩短。在杨凌技术中心,双单倍体工厂化生产平台年产数百万株单倍体苗和数十万株双单倍体,批量化创制优良种质,加速了育种流程。
  杨凌技术中心研究员王建彬告诉记者:“我们实验室的目的就是,让抗病的材料和高产的材料获得百分之百的基因型。百分之百的基因型意义就是,比如说我们育种家手里掌握了高产的材料和抗病的材料,这两个杂交之后,如果这对“双亲”都是百分之百的纯合系,它的后代是既高产又抗病的。”
  在试验室的高通量分子检测平台,科研人员借助分子标记技术,可快速准确地从数十万乃至数百万材料中筛选出所需基因。在传统模式下,育种工作就像“拆盲盒”,需要不断地筛选、组合,周期漫长,充满偶然性。但通过分子检测等新技术,科研人员就可以精准预测育种材料是否具备想要的性状,育种创新变成了一种相对可控、可预期的过程。
  杨凌技术中心研究员唐鑫锐说,完整数据需要一个完整的作物季。现在,他们通过分子检测手段,可能一到两周就可以拿到对应的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双单倍体创制的育种材料,经过分子检测选择出来的育种“优等生”,还需要进行更严格的测试和筛选。同时科研人员还会再加入一些新的性状特性,让种子更加具有优良特性。而利用温室种植,则可以不受季节的影响和限制,不间断地完成筛选工作。
  据了解,这里的科研人员在七、八个月就可以创制数十万株育种材料,仅用1至2代即可完成目标品种的性状改良,传统方法难以达成的育种目标,在这里都可以成为现实。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有1000多名科教人员从事育种研究工作,集聚种业企业近百家,审定通过1100多个新品种,仅小麦和玉米的系列新品种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5亿亩、增产430亿斤。育种专家们正通过从种质资源到育种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让现代育种跑出“加速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