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 近期,受环境条件影响,棚内果部病害增多,灰霉病、细菌性病害、菌核病等,严重影响蔬菜生长。建议菜农仔细辨别病害,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果部易发病害田间表现
溃疡病。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果实染病,多由茎部病菌扩展侵染,先致果柄的韧皮部及髓部出现褐色腐烂,然后一直延伸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和种子带菌。果面可见略隆起的白色圆点,单个的病斑直径约3毫米左右,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有的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病区,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
菌核病。为害果实时初现水渍状斑,果实变褐软,稍凹陷,病健交界处出现浓密的白色菌丝,手捏会流出红色的粘液,发病后期的果实上可见细小的鼠粪状黑色颗粒核状物,常导致果柄处腐烂,使果实脱落。该病在低温高湿时易发病,是冬季及早春季节果实的常发病害。
细菌性流胶病。瓜条发病,初期一般表面正常,到中后期果实表面会流出白色或浅黄色的脓状物,不易流淌,流脓处伤口不明显,瓜条内部已经变褐腐烂。
灰霉病。该病可侵染植株的花、果、茎、叶等多个部位,初生不规则水浸状病斑,随后变软腐烂,湿度大时,表面密生灰色霉层。
灰霉病病原菌是一种腐生菌,喜欢从腐败的枝叶和花瓣侵入,可随空气、流水、农事操作、伤口及开败的花叶等进行传播,适宜的发病温度为10℃-23℃,湿度为80%-90%,当棚内温度低,湿度大,或者遇到连续雨雪天气、雾霾天时,易造成灰霉病流行。
预防措施
清除菌源。通常感染了病害的果实、叶片、花朵等部位,都含有大量的病原孢子,这些都是病害的侵染源。菜农平时要及时、全面清除这些侵染源,避免病原菌遇到适宜的条件后就“复活”继续侵染,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控制好棚内湿度。白天在保证棚温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浇水时要根据土壤墒情浇小水,且浇水后要及时通风排湿,有条件的菜农最好选用膜下滴灌的浇水方式,降湿的同时也避免浇水时降低地温;及时将下部染病的老叶、病叶清除掉。
病害早发现。冬季湿度大,是喜湿性病害的高发期,如灰霉病、菌核病等,往往最早出现在棚前脸位置,菜农拉起保温被后,应立即进棚观察棚前脸位置情况,观察露水多少,是否出现病斑。提早发现,才能提早防治,尤其是对灰霉病等难以
防治的病害来说更为关键。
整枝打叶“留尾巴”。建议菜农整枝的时候要留下侧枝基部的一段茎秆,摘叶时注意保留叶柄,这样即使病原菌从伤口侵入,也仅仅是叶柄或侧枝基部的一小段被感染,不会马上危害到植株本身,便于菜农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整枝打叶操作完毕后,一定要及时喷洒杀菌剂,如铜制剂、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保护好伤口,避免病菌侵入。
注重空气消毒。使用空气消毒片可在病原菌传播阶段就将其杀灭,特别适用于灰霉病、霜霉病、叶霉病等主要依靠空气传播的病害种类。空气消毒片每周熏棚一次,预防效果就很好。遇到阴天、浇水、病害发生时,应增加使用次数,可2-3天使用一次。使用时,可间隔10米左右,在后墙附近设置一个反应点(用矿泉水瓶即可),加入50毫升30-50℃的温水,然后投入4-6片空气消毒片,投放药剂时,应从棚内向棚外依次进行。
常用生物农药。每月冲施1-2次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农药,可预防多种病害,并促进生根,效果较好。
(据《北方蔬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