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牧草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及应用,针对牧草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集成示范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2023年,牧草体系参与培育研发的饲草新品种中有24个通过新品种审定,研发新技术、新工艺55项,研制新设备10套,编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43项,授权发明专利64项。在各省区推广新品种118个,示范应用面积约294.6万亩;推广新技术130项,示范应用面积708.5万亩。
2023年,牧草体系科学家带领团队成功解密了全球首个牧草图形泛基因组——狼尾草图形泛基因组,解析基因组与抗逆性状关联结构变异,实现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有效融合,显著提高狼尾草育种效率。
在品种推广方面,“热研20号圭亚那柱花草”获新品种权,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和海南省主推品种。冀饲4号饲用小黑麦2023年被列为河北省农业主导品种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主导品种,在河北、山西、宁夏、山东等地推广示范面积超30万亩,每亩新增收益500元以上。
在技术推广方面,苜蓿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得到持续扩大应用示范,在宁夏推广后,当地种植户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盐碱地“5+2”苜蓿-旱碱麦-夏玉米高效轮作技术模式被写入河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方案,该模式亩均经济效益较传统的旱碱麦-夏玉米轮作模式增加1倍以上。此外,寒冷沙地提高紫花苜蓿抗寒性生产技术入选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主推技术,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累计推广应用116.4万亩,新增收益超过5亿元。
在设施设备研发方面,研发的青饲机热红外活体检测预警急停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青饲机前方3-4米宽、20米长范围内活体的有效识别,可大大减少农机作业时对人、畜等的伤害。 (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