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西农大专家、学者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月3日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对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大”)经管学院专家、学者就文件中的重要提法部署进行了全面解读。
与往年不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霍学喜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平稳性,完全贯彻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全国各地特别是农业农村领域的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广大“三农”工作者和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稳定判断的合理预期。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明确了‘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新的工作思路和基本要求,根据新形势和新发展需求丰富了新的政策内涵。”霍学喜整体性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的整体框架、思路与特点。
霍学喜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不容有任何闪失。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发轫于20多年前,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意义深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刘天军表示,“千万工程”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体系,是今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这些年来,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融合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引领弱、核心要素集聚度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刘天军建议,乡村产业发展应坚持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走多元化、特色化、品牌化、数字化和标准化的“五化”发展路径。
中央一号文件中“信贷”一词出现了3次,明确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这是一个积极向好的信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石宝峰认为,信贷方式应按照农业的工业经营模式,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式发展,并创新金融产品。因为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并且与农村金融的稳定以及金融服务助力“三农”发展的成效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为广大农民群众送去了新年的政策“大礼包”,在完善农业保险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石宝峰说,下一步应持续完善农业保险保障,开发符合本地农产品特点、种植条件和农户需求的特色农产品保险。而巨灾保险在农业领域,对于诸如特色农业、养殖业等农险尚未覆盖的品种,巨灾保险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蚌蚌认为,耕地保护必须建立在数量、质量、生态三个基本支撑点之上。要从严守耕地数量红线、从资金投入和主体创新上加强耕地质量建设、耕地生态保护、耕地保护科技创新、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创新驱动耕地保护等方面扎牢制度的笼子。
“浙江20年‘千万工程’实践所提供的方法论,非常值得各地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借鉴。”张蚌蚌说,应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耕地集中连片质量提升、乡村建设用地内部挖掘潜力支撑乡村产业用地需求、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等举措,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专家们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路线图”,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必将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