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全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技术指导工作,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要求,近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2024年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指导各地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
自2022年起,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年初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指南》分析研判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11种动物疫病流行形势,指导养殖场(户)科学选择疫苗、合理制定免疫程序,规定了免疫效果监测方法和判定标准,为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参照《指南》内容,结合本地区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实际,组织做好乡镇动物防疫机构、村级防疫员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免疫技术培训;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定期补免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散养户的畜禽免疫,对规模养殖场(户)及有条件的散养户抓好程序化免疫;指导养殖场(户)做好免疫记录,定期报告疫苗免疫进展情况,坚持常规监测与随机抽检相结合,对畜禽群体抗体合格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及时组织开展补免,确保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做到畜禽应免尽免。(据《农民日报》)
四种动物疫病免疫技术要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 目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平稳。2023年我国未报告发生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报告发生2起野禽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
免疫时,需选择高致病性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对于规模养殖场,由于养殖量较大,种禽、蛋禽需在14-21日龄时进行初次免疫,间隔3-4周进行加强免疫,开产前再强化免疫一次,之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可每间隔4-6个月免疫一次。而商品代肉鸡、肉鸭、肉鹅则需在7-10日龄时免疫一次,若饲养周期超过70日龄,则在初免后间隔3-4周进行加强免疫。
散养户春秋两季分别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也可根据条件参照规模养殖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口蹄疫 我国口蹄疫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亚洲Ⅰ型口蹄疫维持无疫状态,近5年未报告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2023年报告发生4起O型口蹄疫疫情。
进行疫苗免疫时,需选择与本地流行毒株抗原性匹配的疫苗。规模养殖场根据母畜的免疫次数、母源抗体等情况,仔猪可选择在28-60日龄时进行初免,羔羊可在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犊牛可在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之后每间隔4-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散养户在春秋两季分别对所有易感家畜进行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布鲁氏菌病 目前,我国畜间布鲁氏菌病呈高位流行态势,主要流行地区为西北、华北、华中及西南的部分省份,呈由北向南扩散趋势。
疫苗免疫时需选择使用布鲁氏菌病活疫苗。规模养殖场可在牛3-8月龄进行免疫,羊3-6月龄进行免疫。散养户在春秋季对未免疫牛羊进行集中免疫。
可在免疫后4周内测定抗体转阳率。值得注意的是,检测的血清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效果无直接相关性,抗体检测主要用于评估免疫后抗体转阳率。
猪瘟 我国猪瘟疫情呈平稳态势,流行率和传播率较低,临床仍以点状发生、非典型病例以及个体感染为主。从监测情况看,病原污染有加重趋势。
可选择使用猪瘟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进行免疫。养殖场应根据本场疫病流行状况、母猪免疫次数、母源抗体消长等情况,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仔猪可在28-60日龄使用活疫苗进行初免。种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
免疫21天后,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判定为个体免疫合格。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不低于70%的,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群体免疫不合格时,要及时加强免疫接种。 (据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