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订单育苗“旺”产业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李煜强
文章字数:992
    扫码看全文

  开栏语:新年新气象,新春再出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将更加稳健有力。春节将至,我们农科记者再次整装出发,走进田间地头,来到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畅谈,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全媒体报道方式,记录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动人故事。即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推出来自全国各地一线的生动报道,展现村落乡间的浓浓年味,见证田间地头的点滴变化,讲述感人暖心的民生故事。在行进中倾听发展农业强国的铿锵足音,抒写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壮美华章。敬请关注。
  搅拌育苗基质、铺盘、打孔、下籽、盖种……一个又一个完整的育秧盘就此“诞生”,并安安稳稳地躺在育苗床上,静待发芽。完成这套程序的工人们,又赶赴下一个棚开启了相同的操作。
  “育苗这工作,干了好几年了,老板看我们干得好,次次都叫我们来。”在工人们的七言八语中,“老板”背着打药桶现身了。“最近天气回暖,正是育苗的好时候,天天忙得就差住在棚里了。我也不是什么老板,就是满身沾泥的育苗人。”话一说完,“老板”潇洒离去,干起了手上的活计。
  这位自谦满身沾泥,但又是工人口中“老板”的育苗户,是杨凌秦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建辉。从抛弃“白领”身份到回乡育苗,从建立泰圣果蔬专业合作社到成立公司,李建辉用11年的时间,把育苗这项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育苗这条路上的经验,全是摸索出来的,经历过坏苗、死苗,打击得人都没信心干好。但想想,农业就是这样,历经‘春秋’才会结硕果。现在育苗已初具规模,8个棚里育出了500多万株苗,也有了一批老顾客,一年下来也能赚个50万元。”回忆着过往种种,李建辉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去年,在一个大棚里,李建辉引进了移动式育苗床。让一盘盘绿油油的果蔬苗整齐排列在距离地面七八十厘米的育苗床上。“高床育苗与在耕地上育苗相比,减少了土壤中病虫害对幼苗的影响,而且通风力强,能够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李建辉端着苗盘说道,“后续‘订单育苗’要是累积的更多,将会慢慢在棚内增加移动式育苗床,提高育苗效率。”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一排排育苗大棚,就像一块块绿色绸缎撒落在陕西杨凌大地。依托着杨凌独特的科研优势,种植户们采用集约化育苗技术,并通过“订单育苗”的方式,形成了集育苗、定植、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添力赋能,同时也“苗”绘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