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环境调控得当 早春茬蔬菜苗生长更健壮
文章字数:1676
    起拱覆盖地膜,提温又降湿。

  眼下,早春茬蔬菜陆续定植,这茬苗子定植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一年中温度最低、光照最弱的阶段,棚内环境条件不佳,对苗子的生长发育不利,容易出现长得慢、叶片黄、茎秆细的问题。壮苗才能壮棵,要想培育壮苗,首先要为蔬菜创造舒适的棚室环境。
  变温管理苗子壮而不旺
  棚室温度的调控主要包括气温和地温的调控,在冬季蔬菜生产中,重点是做好保温工作。
  气温的调控。苗子定植后的温度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缓苗期可适当提高棚温促苗,这一时期除中午适当通风换气以外,可以减少通风,尤其是定植后的前3-5天,要减少通风,之后可将棚温降低到正常温度。缓苗后则要进行低温炼苗,这一时期棚温可以略低于适温2℃-3℃,这样可以避免苗子徒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低温炼苗后,要加强棚室的保温。菜农可通过在棚前设置防寒沟、棚后墙竖玉米秸秆、增加保温被的厚度、加盖浮膜等措施来提高棚内温度,保证幼苗正常生长。预报有寒流时,菜农应用透明胶带随时修补棚膜破损部位,防止强风吹入损坏棚膜,也可避免蔬菜受低温冷害;地里太干的话,稍微浇点水,可以使温度更稳定;大棚后墙覆盖着反光幕的棚室,菜农应及时将反光幕卷起,以增加大棚后墙的储热量。菜农也可采用燃烧块进行辅助增温,每亩棚室使用6-8块,即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棚温4℃-5℃,可有效减少冻害的发生。
  地温的调控。大多数蔬菜的根系喜欢的土壤温度在20℃-22℃左右,土壤温度过低容易导致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系短而弱,形不成壮棵。除了通过提高气温来稳定地温外,冬季想要提高地温,覆盖地膜是最有效的办法。地膜一定要起拱覆盖,这样的覆盖方式就如同加设了一个小拱棚,有利于地温的提升。在地膜的选择上,最好选择白色地膜,白地膜对地温的提升效果优于黑地膜。
  改善光照条件给苗子多点阳光
  早春茬苗子定植后最怕的是遇到连阴天,增加棚内光照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一步。阴天时菜农应充分利用好散射光,只要温度条件尚可并且不下雨,菜农就应拉开棚使蔬菜见光。如果拉棚后棚温下降较快,可暂不拉棚。
  棚膜上的尘土严重影响棚膜的透光率,菜农可以通过设置除尘布条将棚膜上的大部分尘土除去,结合抹布将前脸处及棚膜最北边的尘土抹去。另外,也要注意减少棚膜内面的结露,减少对透光率的影响。有条件的菜农还可在棚内安装高压钠灯、荧光灯或碘钨灯等增加光照。遇到连阴天时可在中午前后开灯补光2-3小时,促进光合作用,避免植株营养匮乏,影响后期长势。
  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苗期病害高发与棚内湿度大有很大关系。因此,菜农应想方设法降低棚内的湿度。
  加快湿气散发。通风是调节棚内湿度的重要手段,菜农在通风散湿时,要把握好通风时间。早上拉起覆盖物后先不要着急放风,密闭半小时到一小时,待棚室内温度有所提升后,先放一次小风,风口宽一般5厘米左右。半小时后关闭通风口继续提温,在不影响蔬菜生长的情况下,当棚温升至蔬菜所需高温的上限时,然后再缓慢拉大风口通风,将温度逐渐降至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内。下午,待温度降到25℃左右时关闭风口,在关闭通风口到放覆盖物这段时间,棚内湿度会有所升高,建议在放覆盖物前半小时,再进行10-15分钟的通风,可有效降低夜间棚内湿度。
  菜农在合理通风排湿的基础上,还应想方设法避免增加棚内的湿度。
  一是改进灌溉方式。冬季浇水可采取膜下滴灌,让水分逐步渗入土壤,提高水分利用率。
  二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覆盖地膜。地膜不能贴地覆盖,要在种植行起拱覆膜。虽然浇水都是浇种植行,但是操作行的土壤湿度也是比较大的,其水分蒸发量也关系到棚室内的湿度。因此,菜农可以在操作行铺设秸秆或稻壳,效果要比贴地覆膜好很多。
  三是改变用药方式。目前,菜农用药仍以喷雾为主。连阴天时,菜农可以采用全自动喷药机、喷粉机喷药,可大大减少用药量和用水量。
  另外,要用好空气消毒片,特别适用于预防灰霉病、霜霉病、叶霉病等暴发性强、主要依靠空气传播的病害。无需使用专门器械,只需要温水、水杯即可,相比常规防治技术更加省工省力。晴天通风正常时,病害发生较少,可每周熏棚一次,遇到连阴天时,应增加使用次数,可2-3天使用一次。
  (据《农村大众》《北方蔬菜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