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这几年已成为人工智能投资者的宠儿,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由此可见,智能养殖场的发展将会成为趋势。
养殖场环境明显改善
安徽省临泉县裕兴养猪场早几年就采用智能养殖模式,这里的养殖厂设计和普通的养殖场不一样,全部是轻钢结构,宽体猪舍,采光也非常充足,每间猪舍占地面积都达到3000多平方米。
“这样的设计就是防止灾害性天气,可以防大风、防暴雪,猪舍不会被积雪压塌。”裕兴养猪场负责人朱小杏告诉记者,前几年的两次暴雪,周围很多养猪场的猪舍都垮塌了,但是这里的猪舍丝毫没受损失,就是因为它设计合理,能快速解决积雪问题。养殖场内部装了风机湿帘,猪栏上面安装感应探头,这就是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在控制车间有一台终端机器,随着猪舍内部温度、湿度、氨气的变化而自动控制风机湿帘,及时降温、通风、除氨气,猪的生长环境就大为改善,疾病也少了。
“我们把饲料放进机器后,它会自动进行加工分离,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猪栏上方的盛料漏斗中,等到了所设定的饲喂时间,饲料便由漏斗落入食槽里。”朱小杏说,这叫智能化电子饲喂,通过耳标自动感应确定母猪属于哺乳母猪或怀孕待产母猪,针对处于不同时期的母猪,科学地分配饲料,做到精确饲喂。
减少人工投入效率增加
阜阳市快乐农牧养殖场的赵勇也在几年前建成了智能猪场,他说,智能养猪场的最大好处就是减少人工投入。该养殖场采用的是智能清粪系统,每个猪栏的下面都是刮粪板,由驱动主机控制,每天由智能终端发出指令,24小时不间断清粪,养殖环境非常干净。
“过去我们最头痛的就是清粪工作,那时候一个猪场要4个工人清粪,每天也只能保证清粪2至3次,非常辛苦,效果还不理想。”赵勇说,现在同样规模的猪场只需1个工人就可以轻松管理,每天至少清粪12次以上,及时把猪粪清理出去,光这一项工作就减少3个劳动力,这方面的成本就要减少20多万元。
“过去猪场大部分精力就是清粪、通风、投料,现在全部采用智能化以后,人工劳动力的投入大大减少,一个工人可以管理5000头育肥猪,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朱小杏说,以前厂里要雇佣20多名工人,工资开销每年要100多万元,自从上马智能养猪设备后,减少劳动力近三分之二,现在只有6名工人,可减少工资成本近70万元。 (据《安徽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