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钟情做好“一件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丽丽投身农业植保的四十五年
文章字数:5296
      2023年5月9日,黄丽丽(前排左二)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指导果农。(受访者提供)

2022年3月26日,黄丽丽(左)在陕西省武功县指导果农喷淋猕猴桃主干大枝,此时她腰部还束着胸腰椎固定支具。(受访者提供)

    ▲黄丽丽(中)指导研究生做实验。(受访者提供)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吉燕唐艳丽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平衡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的?’我说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三件事,这本来就是一件事。”62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二级教授黄丽丽在农业植保领域工作已整整45年,说起她自己都干了哪些工作,她说就是“一件事”——农业植保。
  在陕西,凡是种有苹果或者猕猴桃的果农,几乎没有不知道黄丽丽的。虽然她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多项荣誉,但她却反复说,自己没有三头六臂,只是尽了职责,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国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农民,对得起子孙后代。能为国家农业发展做一点事,是我的幸运。”
  传承与帮扶的故事,已经广为传颂。这次,我们想换个角度,用她习惯的、朴素的方式,具体谈谈黄丽丽和她的“一件事”。
  回归·执教
  “如果你是一棵白杨,她会让你伟岸挺拔;如果你是一朵玫瑰,她会让你美丽芬芳。”
  ——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研究员高小宁
  黄丽丽的职业曲线,可以画作一个闭合的圆。
  1982年,黄丽丽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系本科毕业,在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做实习研究员。在果树研究所的三年,她发现生产上有太多需要解决的果树病害防控难题,深知我国需要一大批懂理论、善技术的植保专业人才。
  黄丽丽做出了决定。
  1985年,她回到母校,第一次站上讲台,再次走进熟悉的实验室,踏上执教之路,回归育人初心。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其专业性、实践性、时效性都很强。为了让学生对实际生产问题和内在科学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从执教第一天起,她一直亲自带学生在麦田、果园、菜地实践。
  “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育人,我不能拿本书在这儿反复讲同样的内容吧?那我讲的东西哪里来?必须从实践中来。”黄丽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让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每一分钟的讲课,每一次实验实习以及每一位学生都极其认真。
  “如果你是一棵白杨,她会让你伟岸挺拔;如果你是一朵玫瑰,她会让你美丽芬芳。”高小宁是黄丽丽众多得意门生中的一位,如今她已在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挑起大梁,“黄老师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培养了我们坚韧的性格,遇到困难勇于啃硬骨头。”
  有教无类,人人可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黄丽丽都会想方设法提供成长平台、资源和机会。她把教学目标与学生兴趣、国家粮食安全和地区特色经济作物布局、国家和民生需求相结合,以病虫害特点、最新研究成果、防控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教学切入点,综合应用多媒体、标本、模型、现场示范观摩等多种手段开展教学,使内容多而杂、难学懂的课程变得生动易理解。
  黄丽丽还总结出了“三因”“四类”“五结合”的教学模式:因人、因地、因病施教的教学理念,案例型、研讨型、问题导向型、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与技术员、教学与研讨、课堂与田间、虚拟与现实、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认准病、防未病、治已病”的能力。
  “黄老师总是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教授冯浩说,“她的小课堂总是有民生大问题。在引导学生对病害流行致灾及科学防控认知的同时,爱国爱农的种子已悄悄埋在我们心里。”
  从教以来,黄丽丽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尽管经验充足,但每一堂课她都会像上新课一样做足准备,补充完善课件避免任何错误,尽力将最新课程内容以最准确和最精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黄丽丽先后培养研究生、留学生90余名,本科生2000多名,学生评教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荣获“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称号。经她指导的研究生,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宝钢优秀学生奖1人、植物病理学创新奖4人、国家奖学金4人。
  从助教到教授,从青丝到华发。黄丽丽为植物病理学教学积累了大量财富。她主持建成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网站,建立全英文、双语和汉语三套网络教学体系,主持获批陕西省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首个国家级植物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讲课程《农业植物病理学》先后获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和全英文示范课程以及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我看了今年的课表,黄老师教学课时超80学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刘巍说。
  坚守·农服
  “黄老师解决了我们果农的老大难问题。以前只是对病菌‘作案’后的现场进行‘打扫’,治而无防,现在提前阻‘敌’于家门之外,有治更有防。”
  ——陕西乾县梁山农夫果友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新发
  从时间看,20世纪50年代开始,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国内外就已展开大量研究工作,但防效甚微。从空间看,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面积和产量均占全世界50%以上,腐烂病已成为影响苹果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摆在面前的都是挑战。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引领,是时候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所学进行潜心研究了。黄丽丽深思。
  2000年,黄丽丽带领团队瞄准解决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生与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历时十余年首次深入系统揭示了病菌群体结构和进化关系、致害机理和流行致灾规律,发现病菌侵染和传播时空规律,找到防控关键时期和位点,设计出以果树残体资源化利用减菌源、以精准用药阻入侵、以改土增肥提抗性的“减-阻-抗”三道关键技术防线,创建了苹果园重大病害防控新技术体系。
  依据“减-阻-抗”三道关键技术制订的“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规程”和“有机苹果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作为行业标准被农业部颁布实施,技术辐射全国70%的果区。
  条件不成熟时,她始终蓄力;条件成熟时,她抓紧出击。
  “科研只有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才有价值。”讲台、实验室外的黄丽丽,脚上的鞋子常常沾满泥土。她带领团队把教学、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一方面坚持在科研过程中教书育人,一方面坚持用科研成果指导生产实际。
  科技助农的成效因此凸显。2016年至2018年,两项技术推广面积达1923万亩,挽回产量174.7万吨,累计为果农增收节支94.5亿元,并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陕西乾县梁山农夫果友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新发对此高度认可:“黄老师解决了果农的老大难问题。以前只是对病菌‘作案’后的现场进行‘打扫’,治而无防,现在提前阻‘敌’于家门之外,有治更有防。”王新发合作社的近千亩苹果矮砧密植园是黄丽丽科研团队在陕西建立的防治示范基地之一,防病效果达80%以上。
  黄丽丽办公桌对面墙上有一面锦旗,是杨凌异香园家庭农场主汤长琪为表感激之情赠送的。而她获得的国家、省级等各项荣誉,都放在身后的书柜里。
  汤长琪是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五泉镇汤家村人,年轻时,为了多挣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扔下“铁饭碗”去了南方,奔波几载,思乡心切,2001年回到家乡。2011年,猕猴桃产业蓬勃兴起,他便筹钱筹地,建起了50亩的水果农场。
  初战告捷。正当汤长琪憧憬未来时,2017年,猕猴桃树溃疡病在果园爆发。“死树一车一车往出拉。”汤长琪的心情跌落谷底。
  在汤长琪几乎不抱希望时,一位热心朋友看到了《黄丽丽教授团队攻克猕猴桃溃疡病防控难题》的文章并发给了他。“解决办法就在家门口!”汤长琪撂下手机,直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让汤长琪没想到的是,黄丽丽亲自带着研究生来他园子了。一边喷淋树干,一边讲解示范。“我真是心服口服!不知道怎么感谢黄老师才好!”当年冬季到第二年春,异香园家庭农场的溃疡病迅速减轻,这之后,果园产量、果品质量逐步提升。
  “我们就是抓住花前花后、采果后至落叶前的关键时期施药,这种‘两前两后’高效防控技术,经过四川、贵州、湖北、安徽、山东等地试验,实施1年后效果明显,重病果园实施2年到3年后,溃疡病基本可以得到控制。”经过黄丽丽的指点,汤长琪猕猴桃园的溃疡病控制住了。“有病害找西农专家”成了苹果、猕猴桃种植户的口头禅。
  在黄丽丽团队,不论你是教授还是青年教师,每年每个人必须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全国各地的果园,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要有果农的电话和微信群。
  “黄老师每年在果园的时间可不止三分之一,她每个周末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去年3月,做完腰部手术时间不长,戴着支架,还坚持要去邻县武功看一个发病的猕猴桃园。拦不住,根本拦不住……”跟随黄丽丽跋山涉水多年,刘巍对老师再了解不过。
  黄丽丽团队研发出的猕猴桃溃疡病“两前两后”应急关键技术,探明了病菌种类和群体组成,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揭示了病菌侵染致病机理及其在树体内部上下传导的时空规律和田间病害流行规律,创建了测报预警—保健诱抗—精准预防“三位一体”的绿色防控新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和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现代农林领域十大先导技术。
  这种改“被动治”为“主动防”的绿色防控技术,简单明了,便于操作,深受果农欢迎。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0年,该技术在猕猴桃产区推广应用309万亩,增收节支33.09亿元,并获得202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我倒觉得是产业需求驱动了科学研究。科研的创新和基层的坚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必修课,要用所学实实在在为农业做点事,为农民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黄丽丽目光移向对面墙上的锦旗。
  创新·烛照
  “曾经有位年纪很大的果农在听完黄老师讲课后,很正式地给黄老师三鞠躬,感谢老师救了他们的果树,挽回病害带来的巨大损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刘巍
  黄丽丽何以对农业、农村、农民有这样深沉的感情?这也许与她的经历有关。
  生于陕西周至农村,长在秦岭山脉脚下,喜欢田野、大自然。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她浸润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受教于知名学者。诚朴勇毅的传统和求实创新的学风深深感染着她。“我做事受到这个影响,凡事都要求实严谨、好好论证。”
  工作期间,黄丽丽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同样研究植物病理学的康振生教授。尽管夫妻俩工作都很忙,但丈夫康振生依然给了她倾力支持。
  “一听说小麦条锈病,康老师就来劲了。”“康老师的研究生经常问我找康老师,我说我也在找他,哈哈哈……”夫妻俩既是同行,也是同学,一位主攻方向是小麦,一位潜心果树病害,经常全国奔走的两口子,家里就成了研讨、辩论赛场。黄丽丽说,“我们儿子也因为耳濡目染,很小的时候就能分辨出白粉病。”
  从再次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至今,黄丽丽在教研岗位工作了38年。对一个科研人员来说,正是成果涌现的黄金期。苹果园重大病害防控新技术体系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围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她先后主持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区联合)等30余项,在NatureCommunications等刊物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著作4部,制定地方标准4件,荣获省部级及社会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我热爱的农业,没有让我在事业上留下空白。”黄丽丽说。
  也许,正是这些,长久地激励着黄丽丽。而黄丽丽带领着她的团队和学生,也不断地回馈着社会。
  ——她既节俭,又大方。
  “要出差时,她拎包就走,上山比男学生爬得都快。出门在外,黄老师喜欢给我们当司机,说她开车技术比我们好,实际上是关爱我们。黄老师要是看见谁用抽纸连续抽几张,她都会说,看看看,别浪费……”刘巍说,“每次有果农求助于她,她从来没有不耐烦,都是和学生带上器械农药,免费给农民做技术指导。曾经有位年纪很大的果农在听完黄老师讲课后,很正式地给黄老师三鞠躬,感谢老师救了他们的果树,挽回病害带来的巨大损失。”
  ——她既严厉,又温情。
  黄丽丽对待工作标准高、要求严,很多具体的小事都要亲自抓,写论文细盯字句,还会去实验室检查。
  起初,她严厉的作风让很多年轻人见她就紧张。“每次开会,我们会被问到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文章修改次数多到已经不能保存文件。”但学生们私下都知道,黄老师对事不对人,对大家一视同仁。接触多了,收获的全是进步与成长。
  ——她既朴素,又讲究。
  她穿衣简朴,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几年十几年。
  “你们可能都不信,黄老师常年穿着去服装超市淘的几十元的衣服;吃饭,在学校经常是食堂,在农村就有啥吃啥。”刘巍说,“我们也劝老师买几件好衣服,但黄老师听了也就是给我们摆一摆手。”
  “没那么多讲究。”黄丽丽讲究的是课程准备内容、试验过程结果、科研作业论文……
  今天的黄丽丽,在农业植保领域已是人尽皆知的著名学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致公党中央优秀党员、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陕西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
  尽管获得很多荣誉,但她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向这个领域迈出了一小步,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的重视、时代的机遇、前人的努力和同事的支持。
  择一事,终一生。45年,黄丽丽初心不悔、始终如一,奔波在讲台、果园、实验室,只为做好她最钟情的“一件事”。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