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我国科研团队提出 棉铃虫绿色防治新方法
基于科研团队的研究,有望研制出针对棉铃虫产卵的行为调控剂,用更加绿色的方法阻止棉铃虫在特定的田地里产卵,有效保护农作物
文章字数:730

  记者12月13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了解到,科研人员从棉铃虫产卵的独特行为入手,揭示了其选择产卵地点背后的化学感受机制,有望为棉铃虫这一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的绿色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研究成果13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棉铃虫对棉花、玉米、小麦等300多种农作物都有严重危害性,其具有迁飞距离远、繁殖能力强等特性,对化学杀虫剂易产生抗药性,防治难度大。因此,开发绿色的、针对性强的棉铃虫防治方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昆虫行为的过往研究显示,棉铃虫雌虫产卵后,虫卵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阻止其他雌虫在相同的地方产卵,这种独特的行为被称为“昆虫产卵忌避行为”。但是,这种气味如何引起昆虫的忌避行为,其中的机制一直不明确。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王桂荣团队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等技术,在棉铃虫虫卵表面鉴定出三个具有生物活性的长链脂肪酸甲酯。实验证实,这三种卵表化合物及其混合物都能够显著引起棉铃虫产卵忌避行为,即阻止棉铃虫在特定区域产卵,同时在棉铃虫触角的神经元中找到了能够识别这些气味的基因,这意味着科研人员从分子和神经水平上掌握了昆虫产卵忌避行为背后的化学感受机制。
  “这意味着我们从分子和神经水平上掌握了昆虫产卵忌避行为背后的化学感受机制,解析了卵表挥发物忌避雌虫产卵的机制,为雌虫特异嗅觉通路介导产卵生殖提供了证据和实例。”王桂荣说,基于该研究,科研人员下一步有望研制出针对棉铃虫产卵的行为调控剂,用更加绿色的方法阻止棉铃虫在特定的田地里产卵,有效地保护农作物。
  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挪威科技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
  (据中国农网)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