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4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了《国家级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3年修订)》。为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业内了解、把握、用好新标准,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人。
问:此次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为更好适应大豆生产发展需求,加强高油高产品种培育,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国家级大豆品种审定标准修订重点针对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提高了品种DNA指纹差异要求,推动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将大豆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由2个提高到4个;如差异位点数为3个的,须通过田间种植鉴定证明其与已知类似品种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二是提高了品种产量、品质要求。产量指标方面,高产稳产品种增产指标由3%提高到5%,增产点数统一提高到65%;高油品种、高蛋白品种产量指标要求不减产。品质指标方面,蛋脂总和整体提高0.5个百分点(北方春大豆区蛋脂总和≥58.5%,其他区组≥59.5%),高油品种含油量指标由21.5%提高到22.0%,高蛋白品种蛋白质指标取消不同生态区的差异性要求、统一为45%。
三是提高了品种抗病性要求。大豆花叶病毒病、灰斑病、炭疽病的抗性鉴定指标整体提高1级,增加大豆胞囊线虫病、根腐病作为一票否决的鉴定病害并明确相应指标要求。此外,还优化了特殊类型品种,增加了耐盐碱大豆品种类型;删除彩色籽粒大豆和籽粒大小特异品种类型,可根据区域特色产业需要,申请相应省级审定。
问:除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外,国家还会从哪些方面提高大豆品种审定质量和水平?
答:一是优化更新对照品种。建立对照品种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试验对照水平。明年将先行调整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和中晚熟组、黄淮海夏大豆南片等生态区组对照品种,引导高产大豆品种选育。二是适度提高种植密度。在2022年大豆品种试验种植密度普遍提高10%的基础上,明年将北方春大豆早熟区、黄淮海夏大豆北片等部分生态区试验种植密度再提高10%,引导耐密大豆品种选育。三是适当增加试验点数。按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同一生态类型区试验点,国家级不少于10个。目前试验点一般在10-13个,明年将北方春大豆等生态区试验点数增加10%以上,进一步强化对品种稳产性的试验评价。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