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动机启动,一辆多用途履带车的输送带开始作业,一捆捆稻秸秆沿着输送带下滑,同时一组高压喷头将水注入秸秆。履带车缓缓前行,经过预湿处理的稻秸秆稳稳地落在了大田间。
这是日前发生在新大球盖菇机械化种植现场会上的一幕。在各涉农区食用菌条线的农技人员和种植户的见证下,由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市农科院和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发的第一代稻秸秆运输、铺放、预湿补水多用途履带车,实现了大球盖菇的机械化种植。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为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种植食用菌,可以利用稻麦秸秆、绿化果树废枝等农业废弃物为自身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且利用后的培养料还可作为饲料和有机肥改良土壤。
大球盖菇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用菌之一。虽然大球盖菇种植简单,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大多农户采取粗放式管理,实现高产还存在一定困难。与此同时,大球盖菇的种植过程费时费力,基本全过程都要依靠人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博士陈辉告诉记者,尤其是秸秆铺设和预湿环节,存在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传统种植模式下,铺设一亩稻秸秆需要20个人时,大约搬运摆放1100个11公斤的稻草捆。”此外,稻秸秆的预湿处理也十分耗时,传统模式下需要十几天才能让稻草捆完全湿透、软化。
针对大球盖菇的种植难题,上海市农技中心、市农科院联合市农机研究所,利用近3年的时间,设计并研制了稻秸秆铺设、预湿一体化机械,让大球盖菇的机械化种植成为可能。据悉,该农机可实现铺设预湿一体,一亩地仅需4个人时,可提升效率5倍,节约成本300元/亩。
值得一提的是,在铺设稻草捆的同时,高压喷头可以将水注入稻草捆内部,比传统浇水效果更好,让稻草捆能预先实现发酵、发热,加速了秸秆的软化过程,机械搬运替代人工,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据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