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3-6岁儿童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要培养幼儿对劳动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劳动教育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当下,杨凌高新幼儿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小班的开展途径和方式,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积极探索劳动技能,产生愉悦、自信等积极情绪,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和自理能力。
唤醒劳动意识
一日生活即教育。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环环相扣,幼儿自理能力则是在园各环节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自主动手、自主练习。如户外游戏之前,教师可以请幼儿帮忙摆放器械,活动结束后,帮忙整理器械;进餐时,让幼儿将餐具从消毒柜中取出摆放整齐,每次洗完的杯子和毛巾,可以让幼儿尝试挂毛巾、摆杯子,让幼儿充分参与一日生活中的劳动。
激发劳动兴趣
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可以在亲近自然、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了“空中小农场”,为幼儿提供了种植实践场域,为幼儿习得劳动技能奠定了基础。冬去春来,小小的种植园里常常洒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体验劳动乐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园遵循幼儿学习方式和特征,将劳动教育与情境游戏相结合,通过模拟、再现劳动场景的形式,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过程中,自然而然习得劳动技能。
巩固劳动技能
家庭是幼儿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在幼儿园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已具备初步的劳动技能,因此,幼儿园应与家庭协同,引导家长跟幼儿园保持教育一致。为提升幼儿劳动能力,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向家长介绍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反馈幼儿在园劳动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利用半日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直观了解幼儿在园劳动情况,从而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劳动教育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又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为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