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智慧养殖模式引来“一塘活水”
文章字数:815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的光明渔业养殖基地,8万亩的基地里,一块块水塘整齐排开。这里可年产淡水鱼5万吨、加工冷冻水产品2600吨。当问到何以有这样的规模时,公司负责人道出了他们的“水产新经”——工程化池塘智慧养殖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养殖模式发生改变是必然的。”光明渔业总经理吴海鹏介绍,养殖管理数字化、养殖过程自动化、生产操作精准化,“三化”叠加,成就了全新的养殖模式。
  在这一全新的养殖模式下,光明渔业搭建起养殖管理数字化系统:建立了覆盖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全程数据采集系统,固化和规范了标准化生产流程;建立起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安全信息追溯链;建立起泵房控制系统,实现了系统自动投喂。
  依托于数字化系统,光明渔业实现养殖过程自动化。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参观了集成养殖水质监控系统。在这里,全天24小时可实时监测水质变化,结合水质信息、气象信息,调整生产措施,达到精准增氧、精准投喂,在节本降耗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同时,监测设备以池塘为基本管理单元进行系统性关联,一塘一界面,远程控制各个塘口的生产管理设施设备,大大提高了鱼塘生产管理的安全性。
  “自动养殖模式促进了精细化生产,我们以15天为一个打样周期,定期打样更新养殖管理数据。”吴海鹏介绍,系统根据打样参数自动测算鱼类存塘总量,估算池塘内水产品可销售总量;结合水质信息、气象信息和实时监控反馈的视频信息,可以帮助企业调整生产措施,达到精准增氧、精准投喂,有效避免投入品的滥用乱用,在节本降耗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不断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工程化池塘智慧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的落地应用,使光明渔业完成了养殖模式的稳健转型,对降低养殖成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吴海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1至2022年,养殖管理区域饵料使用量下降2547吨,饲料成本下降1517万元,相关人工总成本下降78万元。 (据《农民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