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黑猪肉为代表的“吃好肉”消费需求逐年递增,进一步催生了中国本土培育、符合中国消费需求的黑猪品种需求。
为此,自2013年始,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牵头,联合江西山下华系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南昌师范学院,组建新品种育种团队,启动了“山下长黑”猪品种培育。
如何突破中国本土猪种体型小、产肉量低是新品种培育的首要问题,项目组从现有猪种遗传特性、环境适应等方面入手,从数十个地方猪种中,甄选了4个代表性中国本土猪种,与3个引进猪种开展杂交试验,筛选新品种培育的亲本。根据杂交后代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测定最优结果,项目组最终筛选了巴克夏和里岔黑猪作为新品种培育的父本和母本,按照“大(体型大)、快(生长快)、好(肉质好)、省(省精料)”品种培育目标,应用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现代分子设计育种新技术,历经十年6个世代持续选育,攻克了体型小、产肉量低、毛色分离等重点难点问题,成功育成了“山下长黑”猪新品种,实现了江西省1999年至今24年来畜禽国家审定新品种的新突破。近日,该成果获2022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据悉,“山下长黑”猪被毛全黑、体型长大、头颈清秀、眼睛有神,脸上有少量皱折,耳朵中等大小、前倾。中试结果表明,“山下长黑”猪耐粗饲料、适应性强、易饲养,达100公斤体重时平均体长为113厘米,接近国外引进的长白猪。肉色、大理石纹、嫩度等肉质指标远超国外引进猪种,比现有优质肉猪多1—2对排骨,产肉能力明显增强,宰后平均瘦肉率达59.78%,种猪及宰后胴体比较优势明显。新品种适合作为养猪三元繁育体系的第一父本品种使用,也可纯繁生产优质肉猪。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