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尼勒克县优质的冰川活水滋养出的三文鱼口感鲜香、甜美。 ▲新疆尼勒克三文鱼养殖基地。 一直以牛羊肉、阿克苏苹果、哈密瓜等特产而闻名的新疆,最近却以水产火爆“出圈”。连日来,新疆麦盖提县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新鲜上市,不仅色泽鲜艳、个头肥硕,而且肉质嫩滑、口感鲜甜。
人们不禁要问:素有“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之称的新疆,如何能养殖“海鲜”呢?这背后,离不开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更有赖于农业科技的深度赋能。
在新疆等内陆地区开展海鲜陆养,得益于设施渔业发展。所谓设施渔业,是集现代工程、机电、生物、环保、饲料科学等为一体,再运用各种最新的科技手段,在陆上或海上给鱼类营造出适合它们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通过人工调控的方式在非海洋的内陆地区,模拟出一片适合“海鲜们”生存的人造海域。新疆虽然没有海洋和海水,但它有盐碱地。这些盐碱地的盐碱度很高,其地表水质与海水非常接近,这就为海水养殖提供了天然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推广室主任胡建勇介绍说,新疆拥有丰富的盐碱渔业资源,可以因地制宜筛选适宜的养殖品种,构建优化的养殖模式。全疆大部分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盐碱水域资源,针对市场青睐的南美白对虾,可以通过人工调控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环境的需求来满足其生长所需。
“新疆的‘海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海鲜产品,”胡建勇表示,有的水产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可适应在适度的盐碱水环境中生长,如南美白对虾,可先进行淡化,让其适应淡水环境后养殖;对于只适应海水环境的品种,部分地区会通过人工海水,调配出适合其生长的“人工海水”的方式进行养殖。
业内人士指出,新疆的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渔业资源,还可有效节约水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而通过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绿色养殖技术模式,将有效降低养殖尾水氮磷排放量。以渔净水、以渔控草、以渔抑藻,既修复了水域生态环境,又维护了水域生物多样性,一举多得。(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