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陕西渭南
七大全产业链绘宏图 三秦农业强市写华章
文章字数:3229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陈小文
  漫步秦东的田畴沃野,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忙碌景象。这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图景,恰是陕西省渭南市农业农村工作攻坚克难、高歌猛进、追赶超越的浓缩剪影。
  渭南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西北地区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素有“陕西粮仓”之称。农业生产常年在陕西省占比领先,粮食总产占全省的20%以上,水果总产占全省的35%左右,蔬菜和瓜类总产占全省的30%以上,肉蛋奶总产在全省占有重要份额,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69.63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排名全省第二,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渭南农业”已经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一张闪亮名片。
  一产基础雄厚 特色农业鲜明
  近年来,渭南市以“三个年”活动为统揽,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富农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了品牌基础好、质量品质优、产业聚集度高的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业链产业规模大、产值高、有特色、成链条,实效明显。
  2022年,全市粮食792.4万亩、产量257.3万吨,均居全省第一;水果320万亩、产量397.1万吨;蔬菜136.75万亩、产量320万吨;生猪存栏200万头、出栏230万头;奶山羊存栏110万只、年产鲜奶50万吨;水产养殖9万亩、产量6.3万吨,均居全省首位。建成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5家,农民合作社6582个,认定家庭农场2710家,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冷藏保鲜能力125万吨,占全省的20%以上。
  全市月月都有鲜水果上市,“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蒲城酥梨,多润多汁”“大荔冬枣,天下神果”“临渭葡萄,一年四季好味道”“合阳红提,红动中国”“澄城樱桃,甜蜜蜜”“富平柿饼,甜蜜中国”“富平山羊奶,强壮中国人”等区域公用品牌口号脍炙人口。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216.51亿元,其中“白水苹果”名列价值榜第7位,“大荔冬枣”名列第13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32万亩,是陕西绿色大菜园。
  产业链条精细 加工布局完善
  渭南市立足优势首位产业,发展品牌基础好、质量品质优、产业聚集度高的生猪、粮食、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大荔、富平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白水苹果全产业链荣获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白水苹果、蒲城家禽、富平乳制品、韩城花椒荣获省级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7个,“大荔冬枣、富平奶山羊、韩城花椒、澄城樱桃”4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蒲城酥梨、合阳红提、富平柿饼”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居全省首位。奶山羊、苹果、生猪、蔬菜4大产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围绕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4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全面科学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打造高新市级综合加工,富平羊乳制品加工,白水苹果精深加工,大荔时令果蔬加工,合阳小杂粮及生物制剂加工等五大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农产品加工从传统的粮油、果汁加工,拓宽提升到羊乳、酵素、生物制剂等。
  质量安全放心 装备持续强化
  全市1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机构,通过“双认证”的达到9个。全市实行合格证达标制度企业168家,开具合格证12万余份,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3000吨。全市115个涉农镇办,建立乡镇监管站106个,覆盖率达到92.2%,“六有”标准化监管站101个,占比87.8%。大荔、澄城荣获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澄城、大荔、合阳、白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市绿色食品企业31家,年产量44万吨;有机农产品36家,年产量5.4吨;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11个79.8万亩,年产品130.93万吨。“渭南农产品”已成为陕西名副其实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肉案子、奶瓶子”。
  深化农机科技装配创新,全面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着力推进特色产业机械化装备集成示范。全市共投入31.4万余台农业机械,完成机播小麦425.2万亩,机播率达到99.6%,机收小麦430.8万亩,机收率99.7%;机播玉米363万亩,机播率99.1%,机收玉米352.6万亩,机收率达到96.6%,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4%,全市小麦机收减损率为1.02%,远低于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不高于2%的标准。蒲城、富平、白水、合阳4个县均已通过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省级验收。
  环境美丽宜居 改革成果巩固
  以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契机,渭南市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统筹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户厕摸排、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市新建农村卫生厕所达5.2万座,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0余万座,普及率达70.1%。实施整村推进456个,创建农村厕所革命后期管护示范县5个。农村户厕摸排回头看实现已改户厕全覆盖,共发现问题户厕13403座,已整改完成10813座,整改率达80.7%。累计投入劳动力42.1万人次,清理村内垃圾32万吨、水塘540口、村内沟渠513公里、淤泥218吨、畜禽养殖类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00余吨,93.6%的行政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13%,农膜回收率达86.92%,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5%。全市创建全国绿色村庄2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1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71个,数量全省领先。
  全市196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于2022年6月底全部实现有经营收益,“空壳村”实现全部清零,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总额达2.2亿元,提前完成省定任务。其中,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达105个,较2021年新增39个;实现收益分红的村474个,分红总额3629万元,获得集体收益分红成员达10.86万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全市1991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账套建设,完成率99.4%,1990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余额初始化,完成率99.35%,录入会计凭证12864份,共建立资产卡片35423张。全市共签订集体经济合同总数62848份,涉及合同金额80065.79万元。
  创新理念求发展 真抓实干谋新高
  渭南市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不断创新谋发展的理念。近年来,渭南市依托优势特色农业,精确谋划,牢固树立“抓全产业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用全产业链思维统领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发展方式从“传统种养”向“链式融合”转变,在抓好传统种养、实现稳产保供的基础上,着力在“纵向延伸、横向拓宽、深向拓展、高度提升”四个维度发力,进一步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对接科工贸,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每一环节加以拓宽。
  树立典型抓好示范带动,持续创建一批典型县区,总结推广白水苹果创建成功国家级全产业链典型县,富平乳制品、蒲城家禽、韩城花椒成功创建省级全产业链典型县的好经验,立足“产业链条全、支持力度大、链队实力强、绿色底色足、联农带农紧”的工作要求,加大创建国、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力度,着力打造标杆样板。
  培育龙头壮大“链主”企业。聚焦产业链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分类指导、精准服务,加强龙头企业认定和监管,不断充实“链队”后备力量;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培育“链主”企业的关键点、突破点和发力点,重点解决好“链主”企业用地、水、电、能耗等资源要素问题;支持“链主”企业承载重大项目,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
  紧紧围绕产业链、产业园和产业集群谋划项目、包装项目、集聚项目;坚持招大引强,积极举办参加一批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形成项目招引、落地、投产的闭环机制,推动农业项目落地生根。统筹整合现有财政涉农资金,加强项目资金归类合并,发挥资金集聚效应,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加强与金融机构的集中式、精准化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产业链信贷支持。
  下一步,渭南市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市“一个目标”,守牢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农产品提质行动、特色产业提档行动、科技强农推广行动、成果巩固试点行动、乡村建设改善行动、“三农”人才培育行动等7大行动,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渭南市全面建成现代农业强市打好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