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温室大棚膜,不仅能增加棚内温度、增强透光率,还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换膜过程中,菜农要规范换膜流程、做好细节工作,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棚膜流滴性差 规范换膜流程 延长棚膜寿命
安装棚膜看上去很简单,实则有很多注意事项,如更换棚膜的时间,抻平棚膜的力度、固定棚膜的要点等,直接影响着棚膜的性能及寿命。因此,菜农在换膜时一定要规范换膜流程,掌握正确的方法。
根据棚室类别 决定换膜时间
拱棚和大棚的换膜时间不一样。一般来说,拱棚的集中换茬期在春节前后,因此,换膜时间多在春节前,换膜时还未定植,提前更换棚膜能提高棚温,利于幼苗定植后快速缓苗。也有些菜农在春节后换膜,这样可以利用深冬的低温杀灭土壤中的有害病虫草。
大棚的换膜时间一般在8-10月之间,换膜时,多数蔬菜已经定植。棚内蔬菜的喜光程度不一,更换棚膜的时间也有差别。以番茄为例,最好在光照比较强的八九月份更换棚膜;若是种植辣椒,换膜时间可以适当延迟,在9月底到10月份比较适宜。换膜时间不可过晚,避免棚内外温差大,撤膜后的低温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换膜
换膜时间对棚膜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棚膜具有一定的拉伸性,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出现棚膜粘结在一起的情况,若温度太高拉伸过大,棚膜会变薄,尤其是棚膜与骨架接触的部分易老化破裂,影响使用寿命;相反,温度太低不易拉伸,待出现高温时棚膜变松,遇大风天气容易对棚膜造成损害。因此,换膜最好在晴朗无风的上午9时左右开始,这时棚内外的温度与外界差别不是很大,对棚内蔬菜生长影响小。在无风的天气里更换棚膜,可防止在换膜过程中,大风把棚膜刮坏。
安装过程要谨慎
换棚时,棚膜应按照拉平、绷紧、压牢、固定的顺序进行,最好采用压膜绳固定,不宜采用铁丝穿透棚膜的绑扎固定法。铺盖棚膜应均匀的在各个地方拉紧,防止棚膜产生横向皱纹,一旦产生皱纹既会造成棚膜兜水,又会影响内侧雾滴的流滴性,使得皱纹下方地面积水对蔬菜生长不利。
在换膜过程中,一般是多人齐心合力将棚膜抱上棚面,到达指定位置后,再将其平铺开来。在此过程中,要避免来回拖拽棚膜,磨损棚膜涂覆功能层,造成局部流滴不良。更不可对棚膜进行强力拉伸,造成涂覆功能层破损严重,影响流滴、消雾功能。
及时压好压膜绳
更换新膜后要及时压好压膜绳,以防大风刮坏棚膜。现在菜农多使用绳子作为压膜绳来替代钢丝,因为绳子更有弹性。一般情况下每隔1.5米就安装一道压膜绳,为了加固压膜效果,有的菜农还会在棚膜东西向设置两道横向的压膜绳。而无论采取哪种压膜方式,必须压紧。通过压膜绳将棚膜压成波浪式的结构,大风来时,可以保证棚膜不上下波动,较为稳固。压膜绳压不紧,大风来时,棚膜平展,但上下波动,较易损毁。在进行压膜操作时可在压膜绳下面垫上布条或者其他物体,以减少压膜绳与骨架对棚膜造成的损伤。
蔬菜已定植
换膜前后要注意
换膜前,菜农一定要拉大放风口、加强通风,使棚内温度尽量和棚外一致。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先通风而直接撤换棚膜,很容易造成闪苗。因此,在换膜前,一定要把放风口拉到最大,放风半小时以上,使棚内温度接近棚外温度时再换膜。换膜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膜换好,因为时间拖得越长,蔬菜受外界环境影响越大,对蔬菜生长不利。在撤换棚膜过程中,各种害虫、病原孢子等很可能进入棚中,因此,更换新膜后应立即喷洒药剂,做好防虫灭菌工作。
(据《河北科技报》)
细节做到位 棚膜流滴性更好
菜农朋友都知道,低温季节,棚内湿度大,如何确保棚膜具有良好的消雾流滴性是管理第一要务。而棚膜上的消雾流滴剂是有一定有效期的。一般来说,新棚膜的有效期在3-6个月,之后,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消雾流滴性会逐渐减弱。如聚氯乙烯无滴膜无滴期限不低于6个月,在6个月内无滴区不少于70%;聚乙烯和EVA无滴膜无滴期限不低于3个月,在3个月内无滴区不少于50%。当消雾流滴剂散逸消失的时候,棚膜将失去流滴功能。那么,这就要求棚膜安装完毕后,在其日常使用过程中,菜农一定要注意细节,尽量避免影响农膜流滴性的错误做法,以确保棚膜消雾流滴性良好。
正确安装棚膜
切勿影响消雾流滴性
安装棚膜时,一定要注意棚膜产品的正反面区别,一般棚外读“正”字为正面,切勿装反。同时,安装棚膜时应按照拉平、绷紧、压牢、固定的顺序进行,最好采用压膜绳固定,不宜采用铁丝穿透棚膜的绑扎固定法;铺盖棚膜应均匀的在各个地方拉紧,防止横向皱纹,这样易产生滴水。避免来回拖拽薄膜,磨损薄膜涂覆功能层,造成局部流滴不良。更不可对膜进行强力拉伸,以防涂覆功能层被破坏而影响流滴、消雾功能。
此外,不建议菜农全棚覆盖地膜。这是因为全棚覆盖地膜后,会使棚内蒸发的水分总是在棚膜与地膜这个空间内循环。随着土壤水分的继续蒸发,这个空间内的水会越来越多,最终滴水会越来越严重,导致棚膜流滴性降低。
减少棚膜与钢丝等骨架频繁摩擦
新建设的大棚,为提高稳定性,很多菜农刻意增加钢丝密度,且用钢管代替竹竿,换上棚膜后,棚膜与钢丝间间距变小,或者棚膜未抻紧,在大风作用下,或者保温被上卷、下放过程中,导致棚膜与棚体骨架频繁摩擦,使得棚膜上的消雾流滴剂减少甚至消失,棚膜流滴性变差,应尽量减少棚膜与钢丝等骨架频繁摩擦。当然,水滴在下流过程中,如遇钢丝等障碍物,也会聚多下滴,降低棚膜的流滴性。
避免过多使用含硫氯元素的药剂
据了解,在生产农膜时,为了提高棚膜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往往会加入多种添加剂,如抗氧化剂、紫外吸收剂、受阻胺光稳定剂、增白剂、成核剂、阻燃剂、消雾流滴剂等,使得棚膜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透光性及消雾流滴性。如受阻胺光稳定剂,可提高棚膜的耐老化性能,但由于其化学特性呈碱性,如果在棚室内大量使用含有硫、氯元素的药剂,易形成酸性物质附着于棚膜表面,与碱性的受阻胺光稳定剂中和后,使其效果被钝化,从而降低了棚膜的性能。
棚面角度要适宜
我们一直提倡棚脊高度与棚室宽度的比例为1:2,这是为了保证棚面有最合适的拱度。而一旦棚室宽度过大,棚面拱度就会降低,棚面相对平直,就影响到了棚膜上水滴的流动性,使水滴不是顺膜流下而是直接滴落。
另外,不同的类型棚面覆盖物也会影响到棚膜的流滴性。材质轻且平整的棚面覆盖物影响较小,反之,就会增加棚膜与棚体骨架的摩擦机会,从而影响棚膜流滴性。
药剂闷棚时间不要过长
为提高闷棚效果,很多菜农采用药剂闷棚,以降低土传病害发病几率。但是如果药剂闷棚时间过长,会对棚膜产生损害。如EVA消雾棚膜,若药剂闷棚时间太久,在高温强光的环境下,会导致消雾流滴助剂过早析出,使棚膜发白变乌,直接影响透光且流滴消雾效果会严重减弱。因此,建议菜农药剂闷棚把握好时间,并不是闷棚时间越长越好。 (据《北方蔬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