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发布日期:
秦晋互通促发展 协同联动共振兴
— —山西运城党政代表团赴陕西西安、杨凌考察
文章字数:5061
    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前排左)与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前排右)交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经验


    运城市党政代表团参观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

    运城市党政代表团参观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植物工厂”

    运城市党政代表团参观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耕地分布沙盘

    运城市党政代表团在杨凌召开赴陕学习考察小结会

  通讯员 牛东诲 农业科技报记者 李富辉 冯玉龙
  一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考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省领导干部会议部署安排及山西党政代表团赴陕西学习考察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对标学习先进地区高质量发展、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传承发展等经验,深化区域合作,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8月9日,山西省运城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进行学习考察。在杨凌示范区考察期间,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陪同考察并介绍相关情况。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雁平、市政协主席张润喜参加考察。
  运城市党政代表团先后来到杨凌渭河生态公园、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等地,详细了解渭河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现代农业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和耕地保护、土壤修复与质量提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情况。
  黄思光说,运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资源富集、区位优越,近年来,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奋力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运城实践的新局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令人钦佩。希望双方发挥优势,在农业科技创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共同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丁小强则在考察后表示,杨凌示范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产学研高效协同等方面探索出很多宝贵经验,值得运城学习借鉴。希望双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发展及耕地保护与提升等方面不断加强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当日下午,运城市代表团在杨凌示范区召开赴陕学习考察小结会。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主持会议并讲话。
  丁小强指出,组织代表团赴西安、杨凌学习考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安排,是学习先进、深化区域合作的具体行动,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务实举措。
  会上,芮城县、河津市及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先后作了交流发言。
  
  一次交流借鉴收获丰硕的学习
  芮城县委书记尚玉良:
  此次观摩考察互通山陕有无,赓续秦晋之好,增强了开放合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一次思想解放之旅,是一次学习创新之旅,是一次开放合作之旅,是一次转型发展之旅。芮城作为山陕自古以来交流的“桥头堡”,与西安等多地交流众多、关系密切。我们应以此次学习考察为契机,主动融入、加快发展、供其所需,依托芮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众多优质产品,打造西安市民的“后厨房”;取其所长、应其所变,打造西安高校院所科技转化的承接地;补其所短、为其所用,打造西安劳务市场上的“品牌军”;供其所有、引其所流,让陕西游客入芮城、进运城,感受古运文化;学其所做、建其所为,打造黄河流域晋陕保护治理示范区。之后,我们将把此次所学所想系统化、项目化、清单化,切实抓好落实此次学习成果转化。
  河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云:
  这次考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一是转型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西安市狠抓“链式+集群分布”,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二是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各类创新平台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引领力,这一点对于我们依赖于资源发展的河津市尤为重要。今后,我们将组织干部走出去,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大胆试、放手干;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用好山陕两地产业链,在河津市建设技术应用转化平台;加强生态保护,加快吕梁山生态修复,全力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先行区;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拓宽发展赛道,加强文旅融合,加快商业街区建设,满足群众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消费需求。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自成:
  考察期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标准,也坚定了我们经开区转型发展的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借鉴他山之石,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代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要对标先进、锚定目标,再结合实际、务实推进,立足经开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扬长补短、坚定信心,大抓产业项目,做好成果转化。同时,西安的众多产业都对我们的工业产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我们更要加强同西安的交流合作,实现“借船出海”,持续做大做强汽车装备制造产业;经开区也将西安作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今年争取实现新的招商突破。
  运城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樊双全:
  这是一次思想观念的“破冰之行”,我们看到了西安在工业产业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成果,也看到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种种业态的兴盛与繁荣,杨凌各个农业园区让我们看到了数字赋能带给现代农业的巨大发展。这也是一次合作路径的“破题之行”,是我们承接陕西地区众多产业链延链补链的良好契机,实现互利共赢、快速融入全国大市场的格局;还是我们落实举措的“破解之行”,西安、杨凌两地的众多方式方法,我们都可以根据运城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借鉴,甚至进行适度照搬。运城市要积极开展广泛交流,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合作,高效落实。
  运城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白根虎:
  此次看到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大气磅礴,体会到西安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和提高全面优质服务,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具有建设起点高、改革方案新的特点。我们运城市也将借鉴此次考察成果,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这条主线,突出解决人才与机制两个关键点,将各区县的创新资源贯通起来,从而打造包括政府、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以及科技经营机构等广泛参与的“运城创新一张网”,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聚焦产、学、研、用搭建一座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让运城市内的科技成果能够走出去,市外的科技成果可以引进来。还要夯实基础,一条龙地培育创新主体,激发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科创积极性,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树立科技品牌,推动运城科创纵深发展。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丽红:
  此次考察之行,我们感受到了西安、杨凌等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政策红利,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古”与“新”的完美融合。从西安到杨凌,都是通过一系列精准化、专业化的承载园区,实现了种业加工、健康产业的聚集效应;同时,把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作物健康生长、农民增效增收、国家稳粮保供提供有力保障;杨凌积极践行“旱作种业硅谷”定位,成立了种业、果业、畜牧、耕地保护、食品加工等机构或产业中心,“龙头引领+链条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机制。农产品安全导向推动农业向绿色化、精品化、品牌化转变。此次考察之后,我们将加快与陕西合作进程,推动运城盐碱地改造利用;打造运城市的“育种强县”,积极开展作物育种合作;着手设施大棚改造建设,提高设施大棚智能化程度与工作效能;在农产品方面与杨凌进行精准对接,提升运城农产品的国内国际知名度。
  
  丁小强在总结发言时强调,要做好成果转化运用的“后半篇文章”,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全面激活改革意识、创新精神、开放思维、市场理念,大胆试、放手干,努力创造更多“运城经验”“运城模式”,在服从服务国家大局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要在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聚焦发力,强力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用好农业科技这个“利器”,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要在放大资源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聚焦发力,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突破,持续擦亮“国保第一市”金字招牌,强力推进关公故里、河东盐池等重点景区建设,切实把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要在践行“两山”理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聚焦发力,统筹抓好运城盐湖保护利用,争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先行者、排头兵。要在加强城市更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上聚焦发力,加快“盐临夏”一体化发展步伐,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黄河金三角(运城)创新生态集聚区建设提标提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市。要在推动产业梯次布局、聚链成势上聚焦发力,深度对接西安、太原等城市,构建全方位多渠道交流合作机制,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考察学习,看到了西安、杨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了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澎湃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运城市各区县都将抢抓机遇、对标先进、奋起直追,为运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一座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市运城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隔河相望,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自2000年国务院批准运城撤地设市以来,便开启了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向新型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新征程。23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改革开放、建设发展、全面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揭开了古老河东跨越发展的新纪元。站在23年奋进的跑道上,回眸经济社会发展的蜕变历程,我们感受到的是新运城行走的铿锵脚步,看到的是大运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容姿。
  这里距西安和洛阳各200公里,距省城太原380公里,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是华北、西北、中原地区的结合部,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这里承接环渤海经济圈,毗邻关天经济区,同时具备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在机制体制、项目布局、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可以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运城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运城是传统农业大市。着眼于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已形成粮、果、菜、畜等主导产业和循环产业链条,正在重点打造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蛋制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优质水果出口美国、澳大利亚等76个国家和地区,果业出口成为省级战略。“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等优质农产品正在占领更多老百姓餐桌。运城是新兴工业城市。原材料工业基础良好,工业门类相对比较齐全,为发展原材料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加快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着眼于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全面建设十大主导产业集群基础上,重点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新兴产业地标。运城是新型服务业城市。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8亿元,增长16.2%,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金融生态良好,曾获“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称号;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文化旅游等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拥有4A级景区13家,着眼于融合化、品牌化、全域化发展,正在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擦亮“关公、盐湖、黄河”三大金字招牌,实施关公文化产业园、平陆茅津古渡等29个文旅产业项目,打造28个名人展馆、典故展馆,推进“黄河人家”、乡村旅游示范村、康养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关帝庙、五老峰创建5A级景区。每年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舜帝德孝文化节、池盐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拓宽旅游客源,叫响“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
  运城作为我国农耕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是苹果等水果黄金生产带,黄淮海小麦和玉米生长优势区、黄土高原蔬菜生产优势区,年产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的19.6%、58.8%、21.6%、20.9%和47.7%,是山西的粮屯子、果盘子、菜篮子,2022年运城地区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301.1亿元。
  当前,运城正在以传承农耕之祖后稷的精神,在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大变革大发展中,勇于面对自然和传统挑战,以特优品种种植和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为方向,阔步向前,为运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三农”历史性巨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农业科技报》传媒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提供部分资料)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