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记者 齐巨儒 冯玉龙 梁军锁
5月25日,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采访团走进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看以果业为主导、种养结合下、建和美乡村的长武,如何在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奋楫长舞”。
长武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陕甘交界,是陕西的西大门,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近年来,长武县委、县政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落实《陕西省“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现代果业发展规划》等,长武县按照加快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确定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基地县的建设目标,全县形成了以果业为主导,粮食为基础,统筹推进现代畜牧业、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调结构、优布局、促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以“五大振兴”之“笔”,描绘乡村振兴之“景”。长武县不断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文明新风广弘扬、文化阵地全覆盖、文化供给高质量、文化发展可持续;生态振兴,要围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组织振兴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走出一条产业绿、生态美、百姓富、乡风纯的乡村振兴之“长武路径”。
电商“云”助四海升“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长武作为陕西苹果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积极采取“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现代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紧盯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让苹果产业敲开致富大门。果业已成为长武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果业收入占比高达60%。
5月25日,记者一行来到长武县咸阳天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京东云仓西北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内,工人们正有序地将刚从冷库取出的苹果进行分拣、装箱、封箱、发货,这批苹果将第一时间发往南方市场。
“我们现在不仅是在传统的线下渠道销售,更是搭建了线上销售平台,年收入500多万元,更是带动周边70户脱贫户,每人年均增收800元以上;安置5名以上有劳动力的附近村民进厂务工,年工资万元以上。”咸阳天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志峰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果品销售,建设长武县苹果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用数据赋能苹果产业,让好果品借流量出位,促进果品立体化销售。
销售入“云端”,电商“神通”显。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天丰农业按照市场需求,分品种、分规格组织采购、包装、及时发货,年销售苹果可达5000多吨,带动洪家镇1802户3201名脱贫人口发展苹果产业。
据了解,长武县不仅是世界苹果生产最佳优生区之一,还是国家级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近年来,围绕苹果全产业链建设,长武县政府每年设立果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5万亩,挂果面积17万亩,果业总产量达到36.5万吨,产值17亿元,人均果业纯收入8300元。
重人才 科技促增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近年来,长武县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全县发展需要,牢牢抓住人才“第一资源”,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在长武县旱作小麦育种试验中心的试验田里,年近60的“资深农技人”鱼昌为,正低头观察着麦田里的病虫害情况。他向记者敞开了心扉:“我其实没有太大的追求,这些年的研究、试验,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这些缺水地区的农民种上稳产、高产的好品质小麦……”
小小的理想,却包含着他大大的宏愿。
鱼昌为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是咸阳市长武县旱作小麦育种试验中心的一名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旱地小麦育种技术和栽培理论的研究,立足渭北,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为育种目标,选育和改良小麦品种。
多年来,他立足当地小麦生产现状,通过不懈努力和选育,独立主持培育了长武521、大地528、长武2109等小麦新品种,参加选育了长武134、长旱58等国审品种。“长武134”审定后,迅速在我国黄淮麦区推广种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50多万亩,增加农业产值1.4亿多元;“长武521”为陕西省渭北旱塬首个审定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在陕、甘等省掀起种植高潮,增加农业产值2.4亿多元;新近选育大地528、长武2109正在试验示范推广中。
而他所在的长武县旱作小麦育种试验中心,每年以试验田为阵地、讲堂,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每年接待考察参观者3000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3000人(次),充分发挥新品种示范和技术培训优势,不断提升农民作务水平。
传孝悌 文旅更特色
传承弘扬孝文化,是乡村振兴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地处长武县彭公镇中心地带的孝村,因古时孝子刘霞而得名,历数百年,传之于今。
近年来,孝村文化底蕴深、发展势头好,孝村以弘扬孝文化为精神纽带,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着力打响“尚德启智、孝行天下”文化品牌,开工建设了孝文化体验中心和孝文化宣传长廊,定期举办“十大孝子”“孝媳妇”“好公婆”“好邻里”等评选活动。在孝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孝村因“孝”净化了民风、凝聚了民心。
45岁的村民张海霞,兄弟姊妹四人,三人在外地工作安家,她决定和老公留在农村守家,照顾老人。她心地善良,十几年如一日,精心伺候病瘫在床的婆婆,床前喂饭喂药、端屎端尿,从未和老人红过脸。亲戚邻里都夸她是“孝媳妇”,她总是淡淡地说:“娘一辈子不容易,照顾他们是俺们应该做的。”
孝村党支部书记曹小龙告诉记者,2022年6月建成的长武县孝文化研学教育基地,是彭公镇首个集研学实践、团建拓展、观光旅游等主题于一体的综合实践与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基地。该教育基地以传统文化为理念、以孝廉文化为支撑,依托“孝子刘霞”非遗项目,将“传统文化+农业+实践+教育+旅游特色”深度结合。目前,孝文化研学教育基地已形成了“一心四区”功能布局,使广大游客充分体验传统孝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
保生态 和美新乡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彭公镇槐庄村位于长武县城西北5公里处,属于压煤区搬迁村,是新时代新型村庄。全村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
近年来,槐庄村依托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优势,以“丝路文化”旅游为主题,制定出“全域一体、文旅标杆、多产融合”的发展规划,倾力打造融合“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村。该村先后成立创业就业培训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不断丰富民宿内涵品位,形成具有核心竞争
力的文旅民宿品牌,以品牌创新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振兴赋能。2022年11月30日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我们这里下午和节假日都会有很多周边县城的人过来休闲娱乐,三五好友喝喝茶,聊聊天,非常惬意。”看到记者一行进店,闲谝居罐罐茶店老板宇文龙热情地招呼着。槐庄村以移民新村建设为契机,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品”的设计理念,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先后累计投入380万元,精心打造194套关中风情民居,不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力打造集生态体验、休闲度假、环境友好、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长武县以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为抓手,建立“三个三”工作机制,积极发挥组织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今后,长武县将持续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让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推动长武乡村振兴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