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良挽起裤腿,跨过田埂,抄起锄头挖开出水口,不一会儿水流慢慢浸透了一块块翻整好的土地。
一旁的胡跃清架着相机,将一切记录下来。视频经网络平台播发,浏览量一周内就突破百万次,上千条弹幕“铺天盖地”。这样的视频,在“华农兄弟”账号已累计发出500多条,全网粉丝达千万。
“华农兄弟”,不是兄弟俩——出镜的叫刘苏良,摄像的叫胡跃清。如今,在江西省全南县古家营村,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学龄前儿童,见到他俩都会唤一声“兄弟”。然而,7年前,“兄弟”只是乡亲们眼里“没出息”的后生。
从农民到“网红”
2017年,胡跃清和刘苏良,两位曾经的初中同学,在朋友的撮合下决定一起“拍拍看”。他们决定搞一个组合,即“华农兄弟”。
作为视频内容生产者,华农兄弟的拍摄模式和风格“十分自然”:几乎没有计划,今天是怎样过的就怎样拍,除非没录上,不然刘苏良所有的讲话内容都只说一遍。两人除了互相招呼一声“开始拍了”,刘苏良如何走位,开口会说什么,胡跃清都不管。
那时,互联网平台投入了丰厚的资金推广“三农”视频内容,万次播放量的补贴就有20多块钱,华农兄弟的视频从最开始只有几千人观看,到后来一个视频的单次播放量涨到了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后来,“兄弟”开始尝试在视频内容上作出改变,他们承包土地种水稻、养羊、钓鱼、帮村里卖蜂蜜和脐橙、搭起了招待朋友的玻璃房……
“吃亏账”反着算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南县大批农产品滞销,华农兄弟被村里的其他“兄弟”寄予厚望。“兄弟家的脐橙熟了”“我们去看看兄弟家的香菇”“这就是兄弟家的野生蜂蜜”……直到如今,他们网络平台的商铺里,也只是在不同的季节上架不同的商品,从本村“兄弟”家的土货,到全南7个乡镇的农产品,每一样都是赣南山区的土特产。
每年11月上旬,华农兄弟的车棚里常常挤满了一头白发的老人和堆成小山的脐橙。在赣南打包脐橙的青壮年,平均每月只有3000元左右收入,华农兄弟却给老人们开出了近6000元的工资。
“没有原因,只是觉得他们是最信得过的亲人。”胡跃清说。
“把脐橙运出去,在物流园打包成本不是会更低吗?”我们问道。
“账不能这么算,乡亲们打包的箱子至今没有一件在运输中破裂,这么算他们还给我们省了钱。”刘苏良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