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刚在苹果园介绍幼果生长情况。 ▲梁志刚在温室大棚,介绍即将上市的水果西红柿普罗旺斯。 务工人员正在挑选水果西红柿普罗旺斯,准备装箱销售。 农业科技报记者 齐巨儒 闫瑜涛 梁军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背景下,如何找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结合点?梁志刚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回答”。
2020年3月16日,彼时56岁的梁志刚已功成名就。靠几家公司“打天下”,完全可以过上好日子,但他却义无反顾地投资1000万元,在陕西省淳化县石桥镇寺村建起了占地170亩的种养循环果园。
伟业孕于平凡,默默无闻处,总有顶天立地的脊梁。为了回报桑梓,梁志刚曾走出家乡,但最终因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时代的召唤,毅然回到了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在广袤的农田上开辟新“战场”,书写了别样的精彩人生。
串起绿色发展生态圈
日前,正在开展农业科技报“乡村振兴看产业·百县千镇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一行,慕名来到梁志刚的种养循环果园。
“一句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因为我干的事情投资大、见效慢,实在不值一提。真没想到,这次来的是我早已熟悉的记者朋友,能来到穷乡僻壤,我高兴得很!我的示范园建起来还不到3年,虽然发展晚,但是起点高。”得知记者来意后,质朴憨厚的梁志刚便敞开了心扉。
困羁于山,必然勃发于山。离开家乡多年,梁志刚体验过城市的繁华,感受到文化的多元,也见证了农村的人气衰落和经济凋敝。常年热心家乡建设的梁志刚发现,乡亲们隶属“386199”部队,很多人外出打工,在家乡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老家还是穷地方,可以说是“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辛辛苦苦在外打拼一整年,虽然就业问题解决了,但是由于城市里花销比较大,节衣缩食也还是不能兼顾老人和子女。带着回报桑梓的决心,梁志刚于2020年,成立了淳化秦隆渭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梁志刚的深刻认识。搏击“农海”,梁志刚自有其“战国策”。
第一,是选址科学。“我的果园位于淳化县石桥镇寺村,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土壤、气候适宜,是发展果业的优生区。‘老天爷’也照看,灾害性天气极少。”梁志刚认为,发展果业,特别是生产绿色优质果品,一定要把生产基地选好,这是关键的第一步。
第二,是选对品种。“品种搭配,一定要选好、选对。它是不是当前和今后市场需求的品种,是不是适宜当地气候发展的品种?这些都很重要,因为直接影响了务果收益。选品种前,一定要先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道听途说,盲目发展。”梁志刚透露,他家果园里的品种,都是自己考察甄选后的优良品种。
第三,是规划合理。经过调查,梁志刚发现,成立农业公司经营的果园,面积一般是在100亩到200亩之间的,这样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这种适度规模经营,以生产优质果品为发展方向,瞄准的是中高端市场,经营状况一般都不错。而超过200亩的,在目前果园机械化率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随着面积的增加,反而好像套上了“规模不经济”的魔咒。所以,他最终规划建设了170亩的果园面积。
梁志刚补充说,“当然了,啥事情不是绝对的。果园面积到底发展多少亩为宜?这要结合自身实力、当地农业发展现状等因素综合研判,不能一概而论。”
第四,是要有配套。现代新型苹果园适度规模化高标准建园,不但要规划先行,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除了要有水肥一体化设施外,果子采摘后,还需建设预冷、清洗、分拣、冷藏、包装、物流等配套设施。梁志刚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家的果园,水肥一体化设施和冷库已经建好,其他的配套设施也早有规划,这阵子就要动工建设了。”
第五,是种养结合。生产的果品,若能达到绿色、健康的标准,就能赢得中高端市场,就能卖上一个较好的价钱,实现企业良性发展。怎样才能实现绿色、健康呢?对此,梁志刚甘当“探路者”。经过考察了解,他发现,除果园选址“有讲究”之外,还有“绿色发展”,这是一个不错的路径选择。如果能实现种养结合、发展循环农业,既能降低成本,还能实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为此,我在去年的8月份,在园区又配套建设了一个存栏5500头的养猪场。”站在果园内,梁志刚指着不远处的养猪场兴奋地告诉记者,猪场的粪污通过相关设备发酵处理后,再通过灌溉设施浇灌果园,实现了种养循环。
通过“一根草、一头猪、一袋肥、一片园”的农业循环种养模式,梁志刚主动融入“国之大者”,串起了绿色发展生态圈。
“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梁志刚的这170亩果园,可谓规划合理、四季产果。“科学地规划,既增加了企业收入,又减轻了用工压力。同时,又有效化解了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风险。”用梁志刚的话说,也就是“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记者看到,这100多亩苹果园里,以当下流行的秦脆、瑞雪、瑞香红等新品种为主。早、中、晚熟合理搭配,从7月下旬开始采果,一直持续到10月底结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据梁志刚介绍,“樱桃园约有20亩,这里的樱桃5月中旬上市,6月底采摘结束。当时选的3个品种,都是经过考察了解、分析筛选出来的优良品种,所以很受市场欢迎。”
“还有5个温室大棚,种植的是普罗旺斯西红柿。”梁志刚讲,这种水果西红柿2月份移栽定植,4月底上市,到6月底结束;拔蔓整地后,他会继续移栽定植普罗旺斯西红柿,10月中旬上市,到来年1月底采摘结束。
苹果、樱桃、西红柿搭配种植,同时把养猪场的粪污发酵处理后浇灌果蔬,向绿色优质要效益,这就抓住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小苹果”托起“大振兴”
梁志刚与苹果,是互相成就的缘分。
“我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人。初中毕业后,在家种地。可以这样讲,是苹果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梁志刚感慨道。
1986年,刚二十出头的梁志刚,承包了村上的10亩苹果园,打算挽起袖子干一番事业。
两年后,他把10亩口感差的品种,嫁接换成了当时的苹果新品种秦冠,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经营管理了10年苹果,凭着满腔热情和勤劳吃苦,挣了一些银子。承包期也到了,就想走出村子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梁志刚讲,有了务果收入的积累,让他有了“走出去”的可能,苹果是他的“开心果”。
梁志刚选择在外面打拼,买货车跑过运输、买装载机修过路,还创办起了自己的公司。
“我是年轻时弄苹果挣了点小钱,就想到外面闯一闯。快到退休年龄了,又回到家乡务苹果,今生和苹果缘分不浅呀。政策这么好的,真是越干越有奔头,越干越有劲儿!”梁志刚半开玩笑地讲,正是因为自己对苹果的痴迷与不懈追求,才成就了他的“二次创业”。
“现在干事业,一定要舍得花费时间做调查研究,虚心向专业老师请教学习,这样才能少走些弯路。我的果园能有今天这样的规划布局和循环农业,就是虚心请教学习的结果。要不然,也许会把170亩果园全部栽上了苹果。”这是梁志刚的知心话,也是他对创业人士的温馨提示和友好建议。同时,他也希望能尽自己绵薄之力,帮助群众把苹果种好,带领更多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让种养业挺进绿色时代。
祝愿梁志刚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道路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