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佰利小杂粮团队 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文章字数:1831
    冯佰利在田地里查看谷子长势情况。(资料图)

  农业科技报记者 谷幸 张婉
  近年来,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陕西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了一批先进适用成果的转化,带动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问题,更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三秦大地上”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多年来,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陕西省小杂粮科技特派服务团团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冯佰利及其团队默默坚守在小杂粮栽培育种一线,凭借着对小杂粮事业的一腔热忱,致力于小杂粮研究,让小杂粮鼓起了农民的口袋,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育新种 为产业升级作支撑
  小杂粮的特点是小、少、特、杂,但经过数年来的发展,如今也实现了“华丽转身”。“过去种杂粮、吃杂粮,是为了产量高,可以填饱肚子。现在可不同了,它营养丰富,既是传统口粮,又是保健食品资源,具有广阔前景。”跟小杂粮打了30多年交道的冯佰利用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了小杂粮产业变革之路。
  从1990年开始,冯佰利致力于小杂粮研究推广和产业开发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团队选育杂粮新品种48个,研制杂粮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50余项,选育的荞麦、糜子、谷子、高粱等品种先后在湖北、重庆、辽宁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
  其中,团队选育的“西农9976”“西农9978”荞麦品种具有荞麦易脱壳、出粉率高、品质优良的特点。另外,“陕糜1号”“陕糜2号”糜子品种具有优质、适于机械化的特点,已经成为陕西省荞麦和糜子主产区的更新换代品种,种子供不应求,为优质荞麦米和黄米的产业开发提供了品种保证。特别是培育出适合产业化开发的系列小杂粮品种,如西农系列荞麦品种、陕糜系列糜子品种、宝绿系列绿豆等小杂粮新品种,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
  科技力 实现产业生产转型
  为加快推动小杂粮产业发展,冯佰利团队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黄米协会,成立专家工作站,联合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构、小杂粮深加工企业举办黄米产业大会以及黄米下江南等小杂粮美食系列活动,获得热烈反响。
  通过对小杂粮生产方式变革,冯佰利团队目前已在定边、靖边、府谷、宝塔等县区建立小杂粮试验示范基地,推动示范区单户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倍以上,亩节约生产用工费用150元以上,增收100元以上,涌现出一大批百亩、千亩规模化生产的荞麦、糜子、谷子新型经营主体,促进糜子荞麦谷子等小杂粮由传统人力、畜力生产方式逐步向现代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
  此外,冯佰利团队经过近10年的攻关,目前已引进筛选和改造糜子、谷子精量播种机、荞麦大垄双行播种机、中耕施肥机、糜子联合收获机、荞麦捡拾脱粒机、荞麦收获机等系列生产机械,集成建立了荞麦、糜子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并在定边、靖边、府谷、延安等荞麦、糜子、谷子主产区示范推广。
  冯佰利团队化身乡村振兴“智囊团”,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互动交流,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了数千年来糜子、谷子人工间苗,糜子荞麦谷子人工除草、人工收获等生产方式效率低下问题,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人口严重缺乏的现象。
  致富粮 农民唱响丰收赞歌
  “小杂粮不仅要种得好,还要靠它发家致富,让小杂粮成为大产业,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冯佰利说,第三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如何助力小杂粮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由此,观赏型荞麦品种“西农1351”“西农1321”应运而生。观赏型荞麦具有叶色美、花色美、果实美、株形美、风韵美等特点;同时,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以土地为画板,叶、花、果为颜料,在农田里绘就生动的美丽画卷,助力乡村农文旅发展。
  此外,随着小杂粮营养价值逐渐为人所知,加上精细化的加工制作优化了其口感、提高了其食用的便利性,使得小杂粮逐渐走向越来越多百姓的餐桌。冯佰利及其团队与榆林市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荞麦粉(包括苦荞粉、荞麦米、苦荞米)、黄米、小米、绿豆、小黑豆(包括小黄豆)五大小杂粮产品优势,重点开发产品和品牌打造宣传榆林小杂粮。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神木县“神木黑豆之乡”、府谷县“府谷黄米之乡”称号 ,并通过全国调研考察推出中国绿豆三大名品之一“榆林绿豆”。
  带资源、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开展科技服务,联基地、联产业、联项目、联乡镇、联合作社高效推进乡村产业追赶发展……通过陕西省小杂粮科技特派服务团专家们的携手多点发力,激活了乡村产业的一池春水,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1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