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正在育苗基地里劳作。 春回黄土地,农事渐起:村庄里,整修农机、培土育苗;田地中,挖壕布管、平整土地……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黄土地上,正徐徐铺展开一幅忙碌的春耕图。
打造育苗产业“升级版”
4月18日,靖边县雨禾育苗基地的大棚内绿意盎然,播种、育苗、浇水、嫁接、移苗、装车……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要先给这些幼苗浇水、剪半(叶子剪掉一半)、打药,然后再开始嫁接,这样培育出来的西瓜苗可以抗重茬,并且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来自河北的技术工人王振华两手忙个没停的同时,向笔者细细介绍着西瓜苗的嫁接步骤和优势。
“拿到原种之后首先要清种,然后再播种,一盒可以植200株,10天左右结穗后就可以把西瓜苗嫁接到南瓜苗上,32至35天后就可以定植到农户手中,一个3亩多的大棚可以定植40万株幼苗,按照一株0.8元计算,除去人工、材料等成本,一个大棚纯收入可以达到七八万元。”靖边县雨禾育苗基地负责人苗会平介绍,基地所育种苗主要销往榆阳、定边、横山及内蒙古等地。
“全县育苗总需求量是近1.5亿株,现在全县的育苗总量已经超过了1.5亿株。目前已经发展起12家专业化、标准化、工厂化育苗企业,全部实现了工厂化育苗,这样育的苗质量好、成本低,也是发展蔬菜产业的关键一步,为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把好了第一道关口。”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园艺推广中心李建宏介绍。
苗好收一半,靖边县围绕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蔬菜产业的市场前景和全县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的优势,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战略构想。各育苗基地从种子的筛选到基质的培育、播种等环节入手严把质量关,全力打造育苗工作“升级版”,稳步推进蔬菜育苗技术智能化、数字化,提高蔬菜集约化育苗效益,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劲头足”
4月18日,走进靖边县龙洲镇龙二村的田间地头,挖沟机正将田边的沟渠挖深扩宽,工人们则忙着铺设地埋管,这片改造后的农田将由昔日的普通农田华丽变身为“高标准农田”,彻底从过去的“大水漫灌”改良为“精准滴灌”,实现土地价值翻番增效。
近年来,龙洲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配套实施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土工膜窖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投资130万元在清水河村、新窑梁村实施763亩坡改梯项目。把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地改造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梯田,从而增强耕地抵御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这个春天,龙洲镇新建和改造千亩良田的步履没停,通过扎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实施坡改梯项目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6000亩,现已基本竣工,4月末开始播种。
作为名优品牌小米产地,今年,该镇将继续抓好小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工作,计划种植香谷米1.2万亩,其中有机小米2000亩。
“依托我镇丹霞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旅产业联合党委作用,通过景区代售、买票赠送等形式,设立农特产品展销店、筹办靖边县首届‘小米品鉴’大赛等,提高龙洲小米的知名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老百姓的增收优势。”龙洲镇党委书记杜虎斌表示。依托龙洲小气候条件优势,该镇还将全面推进山地苹果高质量发展,通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提高果树管护、修剪等技术水平,确保果树易成活、长势好、可丰产,力促将山地苹果发展成为群众的“脱贫果”“致富果”“希望果”。
据了解,今年靖边县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可达109万亩,春耕备耕以来,该县积极调度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及时掌握农资需求量,全力保障农资充足供应。截至目前,已储备化肥26830吨、玉米种子470吨、农药62吨、地膜1580吨、农机具4060台(套),农资和农机储备充足,能够满足全县春耕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