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球虫病是由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牛球虫病主要侵害犊牛,一般发生于春、夏、秋3季,尤其是多雨季节,在圈舍潮湿、低洼潮湿地方放牧,易发生。
临床症状。发病多为急性经过,病初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粪便稀薄,混有粘液、血液。约7天后,体温升高至40摄氏度-41摄氏度,症状加剧,末期所排粪便几乎全是血液,色黑、恶臭,最后多因极度衰弱而死亡,病程10天-15天。
病理剖检。主要病变为直肠、大肠或盲肠呈出血性炎症以及坏死灶。
实验室检查。采取可疑病牛的粪便,以饱和盐水浮集法集虫,或用直肠粘膜刮取物直接涂片镜检,若发现大量球虫卵,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
治疗。用磺胺二甲嘧啶,每千克体重首次量150毫克、维持量100毫克,同时配合酞酰磺胺噻唑,每千克体重首次量150毫克、维持量100毫克,口服,每天2次,连用3天-7天,效果更好;氨丙啉,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天1次,连用4天-5天;林可霉素,每天每头牛1克,混入饮水中给予,连喂21天。体温升高时,可酌情用抗菌消炎药物。也可选用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恶啉钠、磺胺喹恶啉二甲氧苄碇等药物治疗。
消毒。在本病流行期间,用2%-3%的烧碱液或0.4%-1%复合粉液或1:100的氯甲粉液等消毒药对地面、牛栏、饲槽等进行消毒,每周1次。粪便和其他必须无害化处理。
隔离。成年牛多为带虫者,应与犊牛分开饲养;犊牛哺乳前,乳房要洗拭干净,哺乳后母牛、犊牛要及时分开。
药物预防。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氨丙啉,每天每公斤体重5毫克,连用21天。 (寇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