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走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早上7点半,赵久富准时来到沂源县鲁村镇的山东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上班。最近,苹果花开得正盛,果园“云系统”判定到了授粉的最佳时机,因此它通过管理员安排赵久富等技术工人进果园“点花粉”。
示范基地的这套能指挥人种苹果的“云系统”,实际上是山东华盛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上海一家公司搭建的华盛科沃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这个平台集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把基地打造成了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的现代果业种植示范点。
“这个平台包括前端的物联网系统和后端的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可以通过环境传感器等地头设备,监测空气温湿度、土壤盐分、电导率等环境数据,然后经过后台分析比对,再通过物联网系统实现浇水、施肥等基础管理作业。”山东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齐凯说。平台不仅可以实施农情环境监测和地块管理,还能对果树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相应环境等信息进行定期获取,并能实现果品质量自动监测、农产品溯源等大数据跟踪。
自2020年搭建起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以来,示范基地的种植效率和果品品质明显提升。“以前一个人最多管5亩果园,现在一个人可以管20多亩。首先,浇水、施肥等基础性工作,平台系统可以自主完成,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其次,平台系统有自动监测和管理能力,可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并实现人员智能化管理,工人不用那么操心了;平台还能利用互联网实现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等,完成专家在线指导和帮助。”齐凯说。预计今年果园可以亩产苹果5000斤左右。
“现在种果树还是需要经验的指导,平台的基础种植模型的相关阈值也是根据实际种植经验设定的。目前我们正在收集和积累相关种植数据,争取3年内形成更优的种植模型。”齐凯说,这实际上是平台系统自主学习和优化的过程,等到平台系统成长为苹果种植“专家”的时候,其形成的数字化模型就可以逐步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甚至可以替代传统的种植经验,“因为经过无数次科学验证的种植数据,肯定更能有效地提高种植效率和果品品质。”
如今,在山东华盛科沃云果业示范基地,300多亩果园只有齐凯一名平台管理员和13名工人管理。“我是学自动化专业的,要论种果树,我算是个‘门外汉’,经验还不如园区的老技术工。”齐凯说。现在种地靠科技,他这个果树种植的“门外汉”因为掌握了“科技密码”,反而能把果园管理得更好,“发展数字智慧农业,能让不会种地的年轻人点点手机,就能轻松种好地。”
(据《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