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望着刚入栏的284头肉牛,贵州省开阳县“85后牛倌”高飞喜上眉梢。
“284头肉牛,光买就要花几百万元,还有后续管养、销售等难题,以前想都不敢想。”高飞说,“现在有大数据帮忙‘养牛’,既帮助我们解决了资金筹措的问题,又解决了管养、销售方面的难题,让人干劲十足。”
近年来,贵州把“活体牲畜”变成“数字孪生资产”,有效解决养殖户融资难融资贵、管理不到位、市场信息缺失等问题。
数字赋能 激活金融活水
“‘按牛贷款,按牛监管,卖牛还款’,大数据‘养牛’让我不再为资金发愁。”高飞说,几年来,通过大数据构建活牛“数字孪生资产”,成功获得了银行多次授信,养牛规模从30多头壮大至最大存栏数500多头。
高飞说的大数据构建活牛“数字孪生资产”,是利用大数据搭建的“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用物联网等设备产生可信数据,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量化评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监控企业运营能力和经营风险,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开展畜牧养殖业的金融信贷服务。
“平台会为养殖企业每头牛建档立卡,实时记录牛的全部信息,构建一头‘数字牛’。企业以‘数字牛’和购牛总价为依据,通过平台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核准后,再通过平台把贷款匹配到每头牛身上。”平台相关负责人刘东亚说,牛可以自由出售,企业出售一头牛就还一头牛的贷款。
衔接市场 助力产销融合
打开生态牧业数字经济运营管理平台可以看到,可视化实时存栏动态图清楚地显示出平台内各地各养殖场牲畜实时存栏量,运行图根据当时存栏数量正在实时变化;同时还能清楚地看见当前产业的行情价格。
“以肉牛产业为例,以前养殖户对牛的价格根本不清楚,买牛、卖牛都是直接找牛贩子,价格由别人开。”刘东亚说,这导致养殖户经常出现高买低卖的情况。另一方面,因为养殖企业之间信息不互通,经常存在某养殖场接到大订单,却因自身不能保证供货量,又无法联系同行一起供货,只能选择放弃的情况。
利用大数据,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养殖场数据采集难、监管难、渠道不畅、决策缺少支撑等问题,实现信息即时汇总、数据动态分析和自动抓取、流通实时跟踪,有效提升养殖业全程信息化管理水平,精准对接市场,助推产品俏销更增效。
与此同时,大数据的运用,还将进一步优化产业溯源体系,打通货源供给、防疫检疫、物流运输、养殖育肥、屠宰加工、多终端销售等供应链环节的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产品全流程的可溯源管理。
“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判断牲畜的生长情况,更科学地给出养护方案。”刘东亚说,不仅在生产端实现提质增效,在市场端也可为市民提供经得起查的安全产品,让企业不断提升客户信赖度,增加销量。
(据《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