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无刺鲫鱼有望 游上百姓的餐桌
中科院团队解决吃鱼“卡脖子”难题
文章字数:632
    日前,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经一年多的努力,他们根据基因技术,利用鱼类精准育种技术,完全敲除主效基因,培育出291尾完全缺失肌间刺的银鲫突变体,也就是无刺喜头鱼(异育银鲫)。
  据了解,喜头鱼就是鲫鱼。鲫鱼肉质细嫩鲜美,但鲫鱼细刺多易卡喉,也让人不胜其烦。无刺鲫鱼说的无刺是指无肌间小刺,并非无骨。肌间小刺位于鱼类椎骨两侧肌间隔中,是种膜性硬骨小刺。常说喜头鱼细刺多,就是其体内这种肌间刺多达80余根。
  在我国鲫鱼养殖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培育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科5号”占鲫鱼主养区产量的70%左右。近年来,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创制一直是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让老百姓吃鱼不卡刺,在汉科学家们在无肌间刺鱼的道路上一直深入探索。
  专家介绍,这种被敲尽肌间刺的“新银鲫”,在水中灵动游弋,外观和行动与一般喜头鱼无甚差别。目前,桂建芳院士团队通过精准育种技术,完全敲除主效基因,已快速创制出291尾完全缺失肌间刺的银鲫突变体,就是完全没了细刺的喜头鱼。这些突变体将为后续培育无肌间刺异育银鲫新品系奠定基础。
  敲光了肌间刺,会不会影响鱼的生长、肉质?该团队研究人员甘瑞海介绍,下一步,研究人员将通过雌核生殖建立银鲫无肌间刺克隆系,并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与异育银鲫主养品种进行生长发育、游泳能力、骨密度、肌肉营养含量、抗病能力等详细的生物学和经济性状评价对比数据。口感如何,产量如何,生长周期怎样,将是他们后续重点关注的。
  (据《南方农村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2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