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水后棚内湿度大。 冬季气温低,地温也低,很多菜农担心浇水后伤根而长时间控水,有时控水时间长达1个月之久。此外,低温季节棚内通风时间缩短,遇到寒潮或降雪天气经常晚拉棚,甚至拉不开棚,导致棚内湿度大,若此时再浇水不当,棚内湿度更是“雪上加霜”,植株极易感染病害,这也是菜农不经常浇水的原因之一。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冬季过度控水很容易给蔬菜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控水过度危害大
水是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各器官含水量多在90%以上,而且多数蔬菜都是在较短的生育期内形成大量的组织器官,因此,水在蔬菜生长中必不可少。此外,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或代谢都离不开水,如水解反应、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同时,水也是为植株生长输送有机养料和无极养料的溶剂,例如,越冬黄瓜因缺钙造成的生长点坏死,很多都是因前期控水过度,钙元素难以运输到生长点而造成。由此可见,蔬菜生长离不开水。
虽然冬季蔬菜生长速度放缓,浇水次数减少,但当前温室建造越来越科学,保温性也越来越好,低温季节蔬菜生长速度并不会明显慢于其他季节,因此,冬季蔬菜可适当减少浇水量或浇水次数,但控水时间不能过久。否则轻则植株生长不良,重则叶片萎蔫枯死,降低种植效益。特别是在蔬菜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如花芽分化期、坐果期、果实膨大转色期,若水分供应不足往往会造成落花落果、畸形果多等现象,对蔬菜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
合理控水浇水根系不受伤
一是根据蔬菜生长特性合理控水。
一般来说,茄果类蔬菜果实发育时间长,生长速度相对偏慢,冬季可15天左右浇一次水。而瓜类蔬菜生长期相对短,生长速度偏快,如越冬一大茬黄瓜,可适当缩短浇水间隔,一般10天左右浇一次水。浇水的同时,可随水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及功能型肥料,保证养分供应,促进膨果,又养护根系,利于营养吸收。如氨基酸、甲壳素、微生物菌剂类养根肥料,配合平衡型或高钾型水溶肥一起冲施。
二是根据土壤状况浇水。
土壤的干湿程度也是决定浇水与否的关键。想要判定是否需要浇水,不是看地表湿度,这是因为蔬菜栽培中,越冬茬及早春茬蔬菜地膜覆盖非常普遍,地膜具有一定的保温保湿作用,所以单从地表往往很难看出土壤是否干旱,而是应该看10-15厘米深度的土壤湿度,也就是大部分蔬菜根系分布的土壤深度。通常情况下,10厘米处土壤手握成团,落地散开时,最好就不要再控水了,而是应该及时浇水,保证水分供应,以利于蔬菜正常生长。
三是浇水时间要合理。
浇水前要注意查看天气预报,短期及中长期天气预报都要关注。浇水选择在晴天进行,且最好能保证浇水后有2-3天的晴朗天气,利于棚内湿度及时排至棚外。同时,浇水最好选择上午进行,此时水温与地温的温差比较相近,浇水后不会引起地温较大变动,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根系的伤害,防止出现炸根现象。有条件的棚室,最好采取膜下滴灌的方式浇水,减少水分蒸发,不会增加棚内湿度,也不用担心浇水后影响根系生长。
四是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
为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浇水后建议先适当闭棚提温,然后再通风散湿,这样能有效排出棚内湿气。
除了通风排湿,操作行内铺设稻壳或碎秸秆等有机物对降低棚室内湿度也具有不错的效果。这些有机物不仅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起到很好的吸湿作用。更重要的是,铺设后土壤透气性好,不会导致土壤板结,而且换茬翻地时将有机物深翻到土壤中,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果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