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国学成归来的硕士,学的是金融数学,见识过城市的流光溢彩,最后却返璞归真回到农村,成天在养殖场“折腾”。他就是贺鹏,中新振荣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中新振荣”)负责人,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将一本肉鸭养殖账算到了极致。
中新振荣位于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占地面积1200亩,规划建设智慧鸭舍40栋,年出栏2000万只,目前已有6栋投入使用。11月3日,20万只肉鸭出栏倒计时5天,贺鹏满是期待。
“一平方米的空间,地养只能养5只鸭,而立体养殖能养23只。同样的空间,扩容近5倍。”聊起养鸭的各种讲究,贺鹏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立体智能养殖能实现通风、加料、饮水、控温、光照等过程全自动控制,一栋鸭舍一人管理绰绰有余。
通常,圈养的肉鸭料肉比约为1.7,而通过立体化养殖,能将料肉比降低至1.5。这样,鸭子每增加一斤体重,可节省0.2斤饲料。“鸭子达到4斤即可出栏,那么每只鸭子就少喂0.8斤饲料,每斤饲料花费1.8元,一只鸭子就节省近1.5元的饲料成本。”贺鹏说,按照年出栏2000万只计算,得到的数字就很可观了。
2021年,鸭舍配套了加料塔,饲料由袋装改为了罐装。饲料不再用袋子装,按照2000万只的出栏量,一年又省下120万元包装袋费用。
贺鹏介绍,智慧鸭舍的运行需投入较高的维护费用,但科学化的养殖能减少伤病的发生,使肉鸭成活率提高至99%,药费支出微乎其微。
俗话说,没有绝对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贺鹏的观点亦是如此。在他眼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用对了地方,都能变废为宝。“鸭粪含水量大、腐蚀性强,不好直接还田,可葡萄喜水肥。”贺鹏介绍,今年他建了20亩葡萄大棚,一部分鸭粪经处理后,变成有机肥施到大棚中。园区里,运粪车不时往返于养殖区和粪污处理区,发酵池被一层厚厚的黑色纳米膜覆盖。
“剩下的鸭粪加入辅料和菌种,氧化发酵后,就得到颗粒状的有机肥原料了。”说着,贺鹏掰着手指又算了起来:种植葡萄每亩收入约5万元,有机肥原料可以卖,一吨利润在10-20元。
污水也能利用。园区附近有一处废弃水塘,不久前种上了莲藕。“清洗完鸭棚的水,经过专业处理后注入藕池,成为莲藕生长所需的养料。”贺鹏说,至此,循环型生态农业雏形尽显。
“把鸭子们伺候好,在农业里‘掘到金’,就是我这个‘鸭保姆’最欣慰的事情。”这位80后海归硕士笑着说。 (据《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