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新研究揭示稻瘟发病机制
有助改进高湿条件下抗病策略
文章字数:391
  近日,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该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创新团队利用水稻—稻瘟病菌系统解析环境湿度调控稻瘟病发生的机制,揭示了稻瘟病在高湿环境中更易发生的分子机理。
  “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吸水后萌发形成重要的侵染结构附着胞。附着胞推动侵染栓进入水稻细胞,并进一步分化形成侵染菌丝。侵染菌丝在大约7天后扩展为典型的稻瘟病斑。”该团队成员、中国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邱结华说。
  团队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湿条件下,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无法形成附着胞,从而丧失了侵染水稻的能力;在高湿条件下,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吸水萌发形成附着胞,水稻基础抗性降低,最终导致水稻更易感染稻瘟病。
  邱结华表示,科研团队进一步试验发现,施用乙烯利(乙烯类似物)是提高高湿条件下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有效策略。此次研究发现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频发条件下稻瘟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据《科技日报》)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2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