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物微波能量灌溉机的喷淋,五分钟棚内可达到完全雾化,水分也更均匀地沉降到叶片上。 11月上旬,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万德庄园,大棚里的草莓花开得正盛,有的果实“心急”,早早“变红了脸”点缀在植株之间。过往的年份中,昌平每年冬季的首棚草莓,都在这里诞生。笔者从园区获悉,今年首棚草莓预计11月底成熟,除了一如既往在成熟期上领先普通种植户“一个身位”,园区中还新添置了许多“独一份”的科技设备为草莓保驾护航。
过了10月份,来往万德庄园的农户不那么多了。这里是昌平老牌的草莓种苗繁育基地,每年供给着昌平区超500万株草莓商品苗。而在这个时间,昌平的草莓早就定植、补种完成,园区的工作人员不再迎来送往购买种苗的人,只忙着疏花疏果。
园区负责人李楠介绍说,10月底的时候,园区里多了一间粉红色的大棚。笔者在现场看到,粉红色的棚膜覆盖整座大棚,在初冬的园区里十分显眼。“不同作物对光线的要求也不一样,这个膜可以转化光谱中的光线,更好的助力草莓生长。”李楠说,在普通大棚内,因为光照和种植位置的不同,棚内的各个点位的温度实际上并不相同,但在光转化膜下,棚内温度基本可达到一致。
从10月底开始使用至今,不过半个月,李楠注意到棚室之间的差异,“普通大棚里,受光照影响,南边的草莓植株会比北边的更壮实,而在光转化膜下,草莓苗的长势就更加平均。”
除了光转化膜,园区里灌溉用水、棚内杀菌的方式也区别于普通园区。植物活水器能将大分子团水切割为小分子,更利于植物吸收和生长发育;棚里的生物微波能量灌溉机通过雾化喷淋可降低灌溉用水中的细菌,提高棚内湿度,也预防着红蜘蛛等病害。
如何能证明这些设备的有效性?事实上,通过智慧设备,园区里肉眼可见或不易察觉的变化,都可被数据量化。李楠告诉笔者,这些来自昌平农服中心的科技手段,也有望在经过进一步试验后,运用到昌平区的更多园区内。
据李楠介绍,预计11月底,园区将迎来首棚草莓的成熟,“12月中旬起,昌平草莓会陆续大量上市,到了新年双节前后,采摘旺季也就随之到来了。”
(田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