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内丘县王家庄村村民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 刘继东 摄 近年来,兴趣电商异军突起,成为农产品电商的新兴力量,在带动农特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也带动和培养了大量的乡村优质人才,让更多农民收获了长期事业,实现了收入增长,也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兴趣电商已经成为农民增产增收“新农具”。
那么,什么是兴趣电商?在抖音电商首届生态大会上,抖音电商总裁康泽宇表示,“兴趣电商”即一种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用户潜在购物兴趣,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电商。
简单来讲,兴趣电商能够通过大数据、算法、内容去连接人竞争人群,并根据人的需求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刷过短视频的都知道,平台会根据你的个人偏好,不断的为你推荐你喜欢的视频。那么只要在短视频发布之前,植入商品链接,就能够以数据及内容实现货找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未来,兴趣电商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来自福建的95后返乡大学生田小宇,曾创下一场直播卖出总计62万包屏南高山菌菇的佳绩。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与抖音电商共同举办的“2022丰收节电商助力乡村发展论坛”上,她分享了通过兴趣电商售卖菌菇,帮助家乡的新农人增收致富的经历:“村里的大姐说,在抖音上卖菌菇让她在家门口就能有超过1万元的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人,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菌菇销售带动了我们200多名村民就业,帮助很多家庭收入翻番,从几万元增长到几十万元。”
兴趣电商助力地标农产品上行
在抖音电商平台上有无数田小宇这样的新农人正在通过优质的内容和平台技术,链接需要看到的农特产地区和拥有潜在购物需求的消费者,让地方特色农货走向大江南北。
“让优质农产品跳进千里之外的消费者购物车,是抖音电商‘山货上头条’的初衷。”项目负责人殷皓程介绍,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抖音电商助力农特产销售总单量达到了28.3亿单,平台上新农人数量同比增长了252%,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52%,电商直播间农产品讲解总时长达到了3195万小时,三农电商挂车短视频播放量为2873亿次。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表示,乡村产业市场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进入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就使得乡村农业发展需要聚拢人气,扩大农产品与服务的流通半径去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增加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适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变化。在这个趋势变化下,兴趣电商帮助农民向更广泛的城市消费者展示生产过程,传达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价值,成为了农民“放不下,卖得出”的新农具。
乡村风物多元价值在电商展现
来自湖北省罗田县的新农人徐志新,放弃了一线城市的律师工作返乡做村党支部书记。他讲述了通过抖音直播帮助家乡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家乡特色产品板栗、小黄姜卖到天南海北,并摸索出一套农产品包装、售后供应链保障的故事。
徐志新用对农产品的了解、真诚的内容和产品的信用打动了消费者。电商助农这条路不仅盘活了农产品,还留住了人,让农民在家门口赚到钱,孩子老人不用再留守。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认为,兴趣电商在乡村迎来发展,是因为信息的传播有深度、触达范围广泛,让农产品的生产者真正成为了农产品销售主体,同时积累了深厚的乡村资源,帮助农民用“真”打动消费者,助力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陈卫平提出,兴趣电商传递的农产品品牌信息从单一转向了多元,传递生产者、种植生长、食用审美等真实信息,从情感上打动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长期的互动了解,也在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直接信任的信任机制,使农产品消费不仅具有功能价值,还兼有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多重内涵。
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形成与焕新
“兴趣电商帮助农产品传递了真实可信的品牌价值,并为农产品品牌完善供应链、提升物流售后保障能力提供了动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张照新表示,中国农业要转型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品牌是“必由之路”。
我国农村有着大量中小经营主体,农业成本较高,要提升农业竞争力及效益,离不开品牌附加值的提高,其中关键就是让消费者相信品牌溢价。抖音等兴趣电商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展现农产品背后优美的生态、纯朴可爱的主体、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展现乡村产业的多维价值提供了好工具,为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向东提出,兴趣电商响应了农产品消费升级和品牌营销两种需求,为农产品品牌化提供了“双驱”动力。
兴趣电商助力农产品品牌化
“改变前驱和后驱,就是电商赋能产业的价值所在。”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汪向东表示,前驱指市场前端产销对接或生产经营者触达和吸引买家的方式,后驱是指产品的质量保障与交付方式,即供应链。前后双驱同时并重,才可以发挥电商助力农产品品牌化所应有的作用。
汪向东认为,电商改变了前驱,延长了市场的半径,市场通过互联网突破时空界限的特点得以放大,触达到传统交易方式触达不到的边界。电商拥有数据优势,提升了产销对接的精准性,从而改变了产业对接市场前端的能力。
“这又倒逼了整个产业供应链的配置。”汪向东同时指出,在中国传统的大国小农的农情下,很多农产品无法卖到远端市场,而是卖在当地。当电商的前驱出现变化,地方特色农产品就能够卖到远方,这就会倒逼后驱——供应链实现优化。发挥电商数据优势,可帮助产业优化结构。前后双驱发力,便可促进创新,提升产业本身的价值。
汪向东同时指出,农产品品牌化需要电商来助力。疫情加快了生产生活方式的线上化,特别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出现了变化。“打造农产品品牌要因变而变,因为目标客户越来越多迁到了网上,越来越多使用电商的交易方式。”
“特别是像抖音电商为代表的兴趣电商,通过视频、直播,改变了品牌营销的维度、深度、温度,除了传达给市场产品的优良质量外,还带来了乡村人文情怀和家乡的风土风物,让品牌营销具有了温度。这些都可以激发起买家的兴趣。这给农产品品牌化带来新的手段和能力。”汪向东说道。
他同时指出,兴趣电商的线上品牌化路径,和传统的线下的农产品品牌化并不矛盾。“是个加法,可以统一起来,可以线上线下全域打造,更好地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化。”
汪向东建议,要重视后端供应链的打造,避免前后端脱节的情况。
“必须认识到,大国小农的农情国情之下,电商前后双驱改变的节奏往往并不同步。所以,以电商助力农产品品牌化的过程中,前后端需要配合,保持动态平衡。”汪向东说道。
综合《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河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