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小苹果,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陕西延安苹果产业发展观察
文章字数:1435
      10月10日,果农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一处果园采摘苹果。

  331.7万亩、产量400.4万吨,产量和面积均占陕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这串数字,是革命圣地延安苹果种植的概况,也蕴含着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密码。
  深秋时节,行走在陕西延安的沟峁山梁,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惹人喜爱,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的脸庞洋溢着丰收之乐。
  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近十年来,延安持续实施品种、管理、营销“三大创新”,不断推动苹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从“求数量”到“拼质量”
  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一眼望不尽的苹果园里,丰收在树梢,喜悦在眉梢。
  握住果实、轻轻一转,66岁的村民赵永东摘下一颗苹果。“家里20亩果园,去年赚了12万元。今年苹果品相更佳、行情更好,收入不会差。”说起种苹果,平时言语不多的他头头是道:“除了下苦功,还得会管理、懂技术。”
  南沟村的果园,“技术范儿”十足:树冠高大、枝繁叶茂的传统乔化果树成为过去,矮化密植栽种的果园树形笔直、林间开阔;“豆菜轮茬”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防草布代替了除草剂,杀虫灯取代了杀虫剂。
  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但因技术创新跟不上产业发展,延安苹果一度“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近十年来,当地苹果种植从“求数量”转向“拼质量”:优化品种、调整栽培技术、提高防灾能力,一路求新求变,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接地气的实用技术让果树“更坚强”。以往暮春时节,倒春寒一来,果农就要通宵达旦守在地里,“挖坑熏烟”防止果树受冻。如今,一款“摩托式烟雾发生器”解决了难题。“果沼畜”循环模式加快推广,苹果走上绿色高品质发展之路。
  万千果农梦圆小康
  从延安市区驱车半小时,便至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
  接完客户来电,果农乔桂梅走进果园,识别出客户认养的果树,动作利落地采摘、装箱,将苹果发往千里之外的北京。
  “客户用手机小程序认养果树,我定期为他们直播长势。采收后,再用快递发货,这叫作‘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她说,“以往苹果熟了才能卖钱,如今果树一开花就有人认养。”
  果树认养悄然时兴,延安全市今年共有5.8万棵苹果树被认养出去。
  同是卖苹果,方法已是天壤之别。洛川县“王掌柜农业”公司,一颗颗刚刚采收的苹果顺次进入智能分选线。如同照CT一般,选果线为每个苹果拍摄出24张照片,依据外观、糖度、硬度等指标进行精准分拣。客户个性化下单,企业精准化销售。这样的选果线在延安已有105条,每小时可选果355吨。
  洛川县委书记张继东说,以鲜果种植为代表的一产,以果网、果框、纸箱加工为代表的二产,以农资配送和仓储物流为代表的三产之间正在日益加速融合,带来聚合效益。凭借苹果这个“铁杆庄稼”,万千果农圆了小康梦。
  革命老区新名片
  延安市副市长魏延安说,延安70%的农民从事苹果产业,苹果收入占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一批重点县、镇、村农民收入的90%以上来源于苹果。苹果不仅是延安农业的第一特色优势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安塞区高桥镇政府驻南沟村干部张光红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业余时间,他最大的爱好是用手机直播果园美景,推介南沟村苹果。
  2015年以来,南沟村依托村集体经济开始种植苹果等作物。如今,柏油路修到家门口,生产路铺上苹果园。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南沟村成为黄土地上的一颗明珠。2018年,南沟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21年,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75万元。
  “苹果是咱老区延安的一张新名片。”张光红说,它让黄土高原变得生机勃勃,让革命圣地更加美丽。
  (据新华社)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2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