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惠农政策 各地动态 农业科技 市场动态 展会信息 专题策划 乡村振兴 聚焦杨凌 农科视频 品牌农业 创业致富 现代果业 知名农企 农品安全 经营主体 乡村文化 贮藏加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小麦根部病害防治新药创制取得重要突破
该科研成果将为小麦严重根部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文章字数:805
  “十多年来,针对小麦根部病害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我们植保学院院长李洪连带领的‘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经过潜心研究,在200多种化合物中反复试验,最终研制出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活性化合物——2-三唑-6-氯及2-咪唑-6-氟-3-苯甲酰芳胺类高活性化合物,目前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月13日,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程绎南说。
  活性化合物是制成农药的原材料,该活性化合物具有用于小麦根部病害防治农药新品种的潜质,标志着小麦根部病害防治新药创制取得重要突破。
  小麦生长过程中,根部病害最为严重且难以防治,比较顽固的根部病害包括小麦全蚀病和小麦茎基腐病等,又数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率最高。据程绎南介绍,不同于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小麦根部扎根泥土,即使发生病害前期也极难察觉,等到中后期及小麦快成熟时,才表现出植株发黄、瘪粒、枯死等症状,想挽救也为时已晚。
  “目前市面上缺少防治包括小麦全蚀病在内的小麦根部病害的药剂,农民只能使用每亩成本40元的进口药——硅噻菌胺,药品名叫全蚀净,它价格高,却只能预防小麦全蚀病这一种,所以我们在研制时把药品有效性、广谱性和使用成本低充分考虑在内,最终研制出具有全新结构的2-三唑-6-氯及2-咪唑-6-氟-3-苯甲酰芳胺类高活性化合物。”程绎南说。
  该类化合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活性抑制中浓度(EC50)达到0.002μg/ml,对测试病原菌的活性比硅噻菌胺高近3个数量级;同时对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也具有优异的活性,尤其对致病性较高的黄色镰孢菌,其抑制中浓度达到0.01μg/ml的水平。
  “这些数据也是具有突破性的参数,抑制中浓度越低,表明活性化合物活性越高,在同样面积的作物上,原先需要100克的药物来防治病害,而现在使用活性更高的化合物制成的药物,可能只需要1克,简单来理解,就是每亩地需要的药物量减少了,老百姓的种地成本就降低了,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李洪连说。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

农业科技报 www.nkb.com.cn 电话/传真:029-87036602
地址: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展馆西路1号(712100)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