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用手机监控无人收割机运行情况。吴昌连 摄 9月15日,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镇大坝上的贵州省首个水稻“无人农场”正式迎来水稻丰收。随着操作人员在手机上轻轻按下,伴随着引擎的轰鸣作响,无人收割机在稻田内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快速收割。转瞬间,一亩稻田便被采收完毕。
据了解,无人收割技术即是在原有农用收割机的基础上,安装无人操作设备,完成对农用收割机的通信、定位和操作工作。通过在电脑或手机App上进行路线规划,在移动网络覆盖的条件下,即可实现远程无人收割。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确定位,无人收割机误差可以控制在5-6厘米的范围内,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亩稻田收割作业,并且理论上,只要持续给机器加油,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现场操作员王汾兴介绍道。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介绍,“无人农场”通过“云端”管理,掌上操作的方式,让无人机械可覆盖农作物的生产种植每一个环节,将作业人员从繁重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此前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在全国十几个省启动了20多个“无人农场”建设,剑河县便是今年贵州首推的7个“无人农场”中首个启动运营的。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的定点帮扶支持下,剑河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和农业机械化投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粮食作物高效种植,农业农村部从剑河县传统两段育秧、人工插秧和劳动力短缺的实际出发,为该县首次引进水稻机插秧、精量机直播技术及无人农场技术。 (欧阳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