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旱作农业节水科技沙盘吸引参会者驻足观看。 全媒体记者 郭媛媛 张慧
本届农高会,榆林展团大有看头!陕西省榆林市以“榆林旱作农业节水科技发展蓝图——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主题,将“特色与技术兼容、智能与创新并重、文字与数据互补、整体与局部关联”理念贯穿其中,按照“两区一核心、多元互补、特色鲜明”要求布局,充分体现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旱作农业两大区块,以旱作农业节水科技集成与示范为核心,产业布局特色明显,多元互补,沙盘综合体现出榆林市旱作农业节水科技的整体性、智能性、创新性、数据性、文字性和实景性,全面展现榆林旱作农业在“漫改滴”“喷改滴”“四位一体”“人工降雨”“种业改良”等节水科技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我们以前只能在售楼部这些地方看到沙盘,那些沙盘也只能简单说明楼位、间距等基本信息,这个沙盘更高端,河流、农机、风电机都是动态的,生动形象!”榆林展团中间,一块巨大的沙盘模型成为整个展厅的亮点。同在B馆参展的一家展团负责人看了榆林旱作农业节水科技沙盘后连连称赞。
宽幅梯田结合“四位一体”集雨节灌技术,充分体现沟道蓄水、路面集雨、光伏提水、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有机融合;沟边道路设计路面集雨设备,与膜下滴灌技术融合,拓宽雨水利用途径和效率;长城标志性建筑(镇北台)为界。
风沙草滩种植区设计“喷改滴”“漫改滴”智能灌溉技术体系,主要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膜下滴灌技术细节、光电虚拟呈现,形成立体直观感觉。“种业振兴”以国家制种基地为蓝本,风沙草滩区为主要制种基地,玉米、马铃薯为主,设计采用滴灌节水增效技术,同时配置智能化气候动态监测、土壤墒情动态监测、水肥一体化技术,形成全程智能一体化监测管理系统。
以榆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农业科技高地,将节水灌溉技术、地膜覆盖技术、集雨补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深度融合,并依据地形地貌、水资源现状进行科学配置,其中包含: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全生物可降解渗水地膜新材料,主要粮食作物膜际栽培技术全面呈现和展示。
丘陵沟壑区的梯田构建中充分体现作物特色:自上而下分布谷子/糜子、大豆/绿豆、玉米、山地苹果,形成作物分布与环境的匹配性、层次感,同时符合作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特征。
风沙草滩区以玉米、马铃薯及大漠蔬菜瓜果为主,产业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空间分布相辅相成,加入智慧农业、农业机械化、人工影响天气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形成全区域、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旱作农业节水科技新气象、新蓝图。
此沙盘模型同以往相比,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顶级的视觉科技将工程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将展览展示、多媒体技术和模型科技跨界整合。
榆林展团负责人介绍,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自然降水总量偏小,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下水超采严重,春旱伏旱频繁,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因此,2022年《榆林市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全面铺开,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原则,深刻践行“藏粮于水,藏水与技”的旱作农业技术创新。目前,榆林充分发挥地域气候资源优势,对标国家“种业振兴”计划,充分利用国家级玉米、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强化种质资源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瓜果产业,构建西北地区重要优质蔬菜输出基地;通过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和气候特征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合农业全程机械化技术、人工影响天气和突发气候灾害预报预防技术,运用科技创新,推动榆林旱作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全面发展,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巩固“陕西新粮仓”地位,实现农业与生态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