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愿回来搞种植,到成为种植达人,85后夫妻赵川和郑玲玲用了9年的时间。
和大多数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一样,他们起初也对农业种植一窍不通,甚至对回来务农这件事儿有些不情愿。“决定干了就必须好好干,还得干出个模样来。”这是郑玲玲下定决心时的原话。
日前,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张街道五羊坡农业基地内,赵川正忙着将火龙果、蟠桃装车,这车货要在上午11点前准时送到市区的水果店。五羊坡农业基地占地500余亩,现在园区内种植有夏黑、阳光玫瑰等8个葡萄品种,这个季节正常供应的还有火龙果、金霞油蟠,其他时节还有无花果、草莓、珍珠油杏等水果。“我们基地可以说是一年四季无空地,春夏秋冬都有果。”赵川说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眼神中闪过一丝骄傲。
1987年出生的赵川是南张街道苏家村人,毕业后就在济宁市区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翟建军,在聊天中了解到了葡萄种植技术和种植葡萄带来的效益,返乡创业的想法悄然而生。
2013年回乡流转村民土地,2014年种上露天葡萄,前期准备都还算顺利。不过2015年,基地遇上大雪,所有葡萄树都受到严重冻害,看着来年就可以挂果的葡萄树,夫妻二人心疼得不行。
“必须要严格执行种植标准,保证基地全园设施化。”两人重拾信心,第二年,赵川就在专家指导下,找来专业人员建了水平式棚架,种植大棚葡萄,“这种栽培模式既能防寒又能避雨,还有利于早期丰产。”赵川说,基地还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并实施果园生草。
“教授每个月来一次,他怎么说我就怎么做。”郑玲玲说。郑玲玲主要负责基地内的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而赵川负责基地的种植设备和外部沟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基地的葡萄迎来了大丰收。“当时我们的葡萄在济宁一炮打响,都知道我家的葡萄价格不便宜,但是因为品质好、味道好,所以一直很受欢迎。”郑玲玲边操作手机边说。
除了严格按照专家的指导种植外,郑玲玲还经常参加任城区举办的农民技术培训班,有知识“助力”,基地正常运行以来,基本就没有走过大的弯路。
两人对基地选品种很用心,不仅多次外出考察,还要试种成功之后再推广种植。“就拿基地引进‘南果北种’的火龙果来说,能做到皮薄肉厚、香甜多汁,除了跟种植技术有关,选品种也重要。”郑玲玲切开火龙果热情地展示给来基地采摘的游客,“要种就种出最好的。”
在赵川和郑玲玲两人的努力和带动下,目前,基地通过采摘、研学游、产地直供等,实现年产值500万元。赵川说,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争取带动更多的村民通过种植实现增收。
(据《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