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立明(右二)在定边县荞麦示范基地调研。 本报榆林讯(全媒体记者 梁小波 冯玉龙)7月1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杂粮优质高效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首席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立明以及团队成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该项目负责人冯佰利教授、子课题负责人高金锋副教授、杨璞博士等陪同下,赴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示范基地查看项目进展,对推进情况给予指导,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该项目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项目主持单位的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课题五中的子课题3——“西北地区荞麦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在陕西省定边县落地实施,各项任务分阶段有序开展,初步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项目团队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黄土高原宜机化荞麦骨干品种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荞麦抗倒伏特性影响研究;除草剂配施安全剂对荞麦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荞麦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试验的开展为西北地区荞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张立明说:“粮食安全事关民生与国家安定。近年来,除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之外,国家也更加重视杂粮作物的生产,各大杂粮主产区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发展杂粮产业。而产业要发展,企业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整个产业链形成的关键一环,上游可以带动杂粮的种植生产,下游可以丰富市场供应。当然,科研部门、高校、农技部门技术力量的逐步壮大也是杂粮产业稳步发展的有力支撑。”
考察结束后,张立明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补足技术缺陷,开发更适合杂粮生产的农业机械,让杂粮的耕种管收更加便捷。同时,鉴于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将深挖杂粮的‘健康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杂粮产品附加值,为种植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