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你好我是杨凌——2022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云上推介会现场 全媒体记者 耿苏强 王朝阳
经过25年的建设发展,如今,打开杨凌“农科城”的国际合作新篇章,一幅幅新颖的农业国际合作画面不禁让人称赞,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这里融合发展,从上合组织国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与杨凌的交流与合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画面。
“张教授,我想咨询一下,杨凌自主研发的小麦品种都有哪些,这些品种在国际上推广的优势是什么?”今年6月,在杨凌举办的“上合你好我是杨凌——2022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云上推介会”上,来自哈萨克斯坦道斯梅地亚传媒公司记者倪·瓦蕾莉亚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咨询道。
“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引进小麦、玉米、大麦、马铃薯等农作物优良品种。下一步,我们还将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定向为当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有效提高当地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隔着屏幕,张正茂认真地介绍了一番,细致的回答赢得了倪·瓦蕾莉亚的称赞。
从种业产业到设施农业,从人才政策到高新技术……一场隔空“对话”,让杨凌的农科专家与上合组织国家主流媒体进行了互联互通交流,这无疑成为杨凌对外交流合作的另一崭新模式。
其实,在杨凌示范区,每年探索的对外交流合作新模式还有很多,这座坐落于关中沃野的“农科新城”,如今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怀,渐渐迈向世界舞台,融入农业国际合作的大潮中。
多年来,杨凌示范区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贡献着源源不断的“杨凌力量”,先后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300余项类型多样的交流活动,杨凌的国际合作新篇章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
2019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时提出倡议:“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随着基地在农科城的落地建设,迎来了杨凌开启国际合作的“高光时刻”。
三年来,杨凌按照“建机制、搭平台、强交流、重培训、抓示范、促合作”的建设思路,提出“一基地多平台、一中心多园区、一院多所”总体框架,在平台架构完善、国际交流合作、农业涉外培训、农业技术示范引领、农业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杨凌还先后举办了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合组织粮食安全研讨会等20多项双多边交流活动,达成10多项合 作 意向。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援外培
训 班 10期,380多名政府官员、农业科研人员参加培训,培训规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创新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技术远程培训20期,教学视频点击量突破24000多人次,交流合作的力度进一步提升。
此外,一批海外合作示范园推广的技术、品种、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多个品种进入当地政府推广主打品种,总计推广面积达25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唯一农业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杨凌综保区是杨凌自贸片区推动种质与农资保税研发、国际农业技术服务合作、农产品跨境贸易、海外园区建设等产业发展和制度创新的承载平台,也是杨凌示范区更好履行“全面推进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国家使命的重要支撑。
随着杨凌综保区的“赋能”,为陕西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也提供了“新动力”,为提升杨凌在我国乃至国际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杨凌自贸片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的顶级“配置”下,杨凌综保区的设立也势必会对杨凌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产生重要的引擎作用。
历史不会终结,因为新的历史正在书写——我们相信不远的未来,从农业技术输出到农业相互融合,一首国际合作的“交响乐”将在这里经久传唱,绵延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