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惠农烟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亚斌(左二)接受记者采访。 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周廷
仲夏时节,《农业科技报》“助力乡村振兴聚焦产业发展全媒体百县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一道道或笔直或棋盘格一样的烟田风景线,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透着无限的勃勃生机。在阳光的照映下,烟叶随着微风荡起层层绿浪,一片丰收景象。这里的烤烟种植,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产业”。破解产业兴村的“振兴密码”
曾经,八一村为洛南东路人口第一大村,却是洛南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18个村民小组,共863户3347人。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1359元,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脱贫线168元。“村里的基础设施落后。村上全是泥土路,从村口走到家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家都住土坯房,一下雨便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村上也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们只得靠外出打工谋生。”八一村党支部书记杨现英回忆。
面对这样的状况,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变八一村当时的状况,村委会多次召开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邀请专家进行把脉定向。最终,结合村上的优势和大家的意见建议,先后组建了惠农烟叶、红仁核桃、美云秦绣等4个合作社以及有机肥厂、鹿池川乡村旅游公司两个企业,形成了“四社一厂一公司”的产业发展格局。
“幸福生活就看这片金叶子”
“我前年种46亩烤烟,去年集中连片种植了66亩,合作社的服务队太给力了,让我们种烟变得轻松了不少,还省了不少钱。”八一村46岁的烟农杨学民告诉记者。
“幸福生活就看这片金叶子,以前烟叶采摘全靠雇工完成,自从合作社成立采收服务队后,一下子节约了工费,更重要的是,采收的烟叶数量大,能一次装满单个烤炉,解决了每天采摘烟叶无法装满炉、易腐烂问题。我在合作社务工加上分红,去年赚了3.2万元。”旁边的八一村烟农李英娥马上接过了话茬。
大家口中的合作社,指的是2009年成立的洛南县惠农烟叶专业合作社,当时仅注册了8人,如今已发展了265名会员,
“合作社既保障了社员收入,又促进烟农增收,成为烤烟种植的‘蓄水池’。”据洛南县惠农烟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亚斌介绍,针对农村劳动力缺失,他们合作社还成立了育苗、烘烤、田间托管(植保)、烟叶分级、田间看管五个服务队。在该合作社的助力下,烤烟亩产值达到了4380元,该合作社每年的毛收入有100多万元。该合作社承担了周围两千余亩烟叶的烘烤工作,还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黄金叶”变“致富叶”
一株烟草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今年39岁的杨英,是合作社的务工人员。“以前和丈夫在外地打工,不仅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打工收入除去房租和水电气费也所剩无几。现在,我在村上的合作社打工,不仅月收入两千多元,还能天天回家照顾老人、陪伴孩子,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提起现在的工作,杨英非常满意。
洛南烤烟发展怎么样?这些数据最有说服力!记者从商洛市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了解到,洛南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县”。2021年种植烤烟7万亩,收购烟叶791万公斤,烟农收入2.22亿元。
金叶惠农,重任在肩。洛南县从1987年开始试种烤烟,1989年大面积推广种植。经过30多年的发展,洛南已跃居陕西省烟叶第一大县,烟叶种植规模、产量、烟农收入、户均收入等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熹微晨光的轻抚中醒来,在漫天星辰的怀抱里睡下,洛南烟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斗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默默在烟田中耕耘。如今,一幅“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商山洛水烟区徐徐染色铺绘。